历代王朝更迭
作者:汤加盐大伯伯 | 分类:历史 | 字数:154.9万
本书由零点看书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182章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战国初期的楚国,农业相对于中原地区十分落后,加上南方部落众多,需要分散许多兵力去镇压和防备,因此在中原诸侯看来,楚国其实不堪虑。可是后来楚国的发展,实在是令人侧目。自西周以来,楚国陆续兼并了许多小的诸侯和部族,不断地开疆拓土。
例如公元前334年,乘着吴越争霸的时机,楚威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夺取了越国在今浙江以西的土地,使得楚国的影响力和实力大增,楚威王不愧是楚国春秋争霸以来,最具备雄心壮志的一位君主。到楚顷襄王之时,遣将军庄率领楚国军队进入了云南,从滇池(今云南昆明)开始向四周扩散征伐,数年之间便扩地数千里。只可惜,后来秦国强大的军队从蜀中出发,夺取了楚国的黔中郡,庄归路阻绝,于是,庄遂在滇建立了国家,并自称滇王。
在楚威王之后,楚国国土面积雄踞诸侯之首,东至海滨,直面东海、黄海;西有治所设在今天湖南沅陵县的黔中郡和治所设在重庆巫山的巫郡,与古代的巴国及秦国为邻;南据苍梧(今湖南南部九疑山),与百越为邻;北方直至中原地区,与魏国、宋国、韩国、齐国等国家为邻。
综合看来,楚国是一个多民族的诸侯国家,在广大的国土境域之内,主要有苗族、土家族、原始的华夏族、壮族和许多其他少数民族,在统一的国家之内,各色文化得以交流和交互影响,最终产生了别具一格的以巫文化和华夏文化的融合为基本的楚文化,在共同的文化因素下,统一的国家前景出现了,可见此时此刻的楚国已经具备了统一的文化基础。在800余年的时间内(西周时期开始,战国末年结束),不断对外扩张经营、对内革故推新,为秦国建立秦朝,乃至于后来楚人灭秦,汉朝建立,大一统的封建帝国的建立,都少不了楚国的经营所遗留的影响。秦国在武力上,楚国在文化上,都为统一的华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只可惜,后来白起兵威大盛,在商鞅变法余荫下的秦军,一路所向披靡,最终攻克了楚国的国都郢,楚王无奈,只能迁都鄀(今湖北宜城),不久之后又迁都陈,最终在公元前241年,定都于寿春(今安徽寿州)。此时的楚国实力已经大减,但是其影响力仍在,其文化的渗透力不减反增,甚至此时楚国的土地面积,也仍可以和秦国一较高低。尤其是在春申君诛灭鲁国,援助赵国打击秦国后,楚国的国土面积再次成为战国最大,秦国和赵国则次之,齐国、魏国、燕国又要少一些,而韩国本来面积就不大,加之秦国不断地侵占啃食,沦为国土面积最小的国家。
秦朝和汉朝能够建立和巩固一个统一的封建帝国,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当时的人口总数达到了2500万,庞大的人口数量和巨大的流动性,使得各国在互相交流的同时,也足以用统一的思想掌控广大的土地。从《史记》中各国兵力的配置,可以大致看出各国人口的数量。
在公元前280年左右,秦国的强大还没有真正全面地体现出来,楚国、魏国和齐国依旧是最强大的国家。当时魏国的兵力总数达到了70万,五人出一兵,则其人口起码有400万。齐国全国有70多座城池,在公元前279年的即墨之战中,田单在即墨一城中就得到了壮士5000多人,足见整个即墨城池差不多有五万人口,而整个齐国的人口总数,也当达到350万以上。西方的秦国和北边的赵国,在长平一战中秦国兵力就动用了六七十万,而赵国也损兵折将45万,可见两国的人口数量起码超过了800万。其他国家如韩国,兵力数量为30万,人口自然可以达到150万以上;而后来的燕国和赵国的战争中,燕国丞相率领了60万大军进攻,足见其人口也达到了300万左右。楚国的强势也体现在人口上,在白起诛灭楚国大军之前,楚国的兵力总数,无论战力如何,也达到了恐怖的100万,人口自然也高达500万。
然而,楚国终没有完成如秦国一般的社会体制改革,虽然期间也有过萌芽,甚至楚威王以来,楚国君王也学着四处招揽人才,帮助楚国强盛。但那些措施都只是短时期内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楚国迫切需要一个可以维持其不断进步和强盛的体制。可惜机遇就这样擦肩而过,商鞅把机会带给了秦国。
楚怀王之后,楚国更是江河日下,到了春申君之时,已经是日薄西山。
公元前249年,秦国乘着灭掉西周国的余威,派遣大军直抵东周国,灭掉了周王室的最后一个象征物,整个秦国真正实现了称霸天下的宏愿。昔日楚王问鼎,便引起了天下人的非议,今日秦国已经明目张胆地将九鼎握在自己的手中。昔日秦国和齐国并称东西二帝,只是个虚名尚且战战兢兢,瞻前顾后,今朝的秦国早已经具备了霸道天下的实力,不久的将来,秦王登基天子大位也不在话下。
过去的楚国是何等的风光强大,此番春申君连连地打击秦国,灭掉鲁国之后,更是使得楚国实力大增。眼看着秦国做大,楚国自然不会坐以待毙。于是,再一次合纵产生了。这一次合纵,发生在公元前242年,参与的国家主要包括楚国、赵国、魏国、韩国和燕国,楚考烈王当之无愧地做了六国盟约的首脑。值得一提的是,一向和秦国亲厚的齐国,似乎还没有意识到危机的加深,依然选择不参与合纵联盟。春申君则被六国推举,做了五国联军的前敌总指挥。
这一次似乎很顺利,五国联军借道魏国和韩国,很快就兵临函谷关。只可惜,此时的五国联军虽然声势浩荡,但是在其壮阔的外表下已经失去了为一个目标奋斗的向心力。尽管春申君一片雄心,却没有能够凝聚各国军队的力量。而且列国每一次到达函谷关外,都很难攻克进去,否则秦国早就灭亡了数次了。一来各个国家都想着别人出力,自己占便宜,所以最终让秦军占了便宜。加上函谷关是一个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关口,易守难攻之下,各国都很难攻下。秦军也明白,一旦诸侯联军攻克了函谷关,此去便是一马平川,敌军便会长驱直入、直接攻打到咸阳城门下。所以秦军无论付出多么惨重的代价,也必定会死守此地。
多年以来,诸侯很少能攻克函谷关。当初秦孝公从魏国手中夺取了河西之地,何尝不是对于函谷关的重视。
出乎秦军意料的是,相比上一次信陵君所率领的合纵大军,春申君所部简直是不堪一击。秦军刚刚打开关口,略微试探,各个诸侯的军队便作鸟兽散。所谓兵败如山倒,春申君怀疑,这山倒得也太快了。
吕不韦对这次合众抗秦的事情,做了比较精粹的概括:联合起的是一股乌合之众。这岂是气势如虹,战力强劲的秦国大军的对手?
此次合纵便如同一场闹剧般,不了了之。可是楚考烈王并不打算就这样放过别人,这个别人不是秦国,因为他有心无力。楚王想要责难的是,楚国的顶梁柱春申君。
楚王认为,这一次合纵之所以战败,就是因为春申君指挥不当。他哪里知道,即使是天纵奇才,军事天才,在面对秦国大军的精兵强将之时,也要三思而后行。更何况还有各国君主的怀疑,同行的猜忌,要战胜秦军实在是难比登天。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春申君在这一次合纵中,虽然没能够大展神威,但是其在国内的影响力仍然不可小觑。楚王也不能擅自治他的罪,只是怪罪他的无能,就此冷落了春申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