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断有谁闻
作者:古月今生 | 分类:古言 | 字数:57.1万
本书由零点看书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89章 月没星沉(下)
玉石很长时间没有这样担忧了,李义山一连三日前往慧义寺,不仅对佛教的经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更要拜知玄和尚为师。那日被那知玄老和尚几句话说破心事,李义山陡然如中了魔一般,与那知玄和尚又谈讲了半日,直到日头偏西方才离去。
见李义山不似之前郁闷寡欢,玉石本也不想拦阻他,毕竟知道师父也有心导玉溪避离名利。况且佛道不分家,都为普渡众生,对佛经道义的分别原就不苛刻的玉石倒也不在意,只是见李义山猛然间如此痴迷,皈依之心似十分虔诚,顿感心下不安起来。
好在还没等玉石想出阻止的理由,那知玄老和尚却不肯收李义山为徒:“居士身世坎坷,正逢失意,恰如苦海孤舟,四顾茫茫。被老纳说中了郁结心事,只如当头棒喝,但居士尘缘未尽,牵绊甚多,”知玄将洞悉的目光投向李义山,淡淡地叹了一口气,“居士尚未空明了净,如何谈出家之事?”
李义山黯然沉默了一会,执意地道:“我已看破红尘万态,心灰意冷,情愿在佛门打钟扫地,不愿再入碌碌之中。”
“‘地遥心旷,尘疏俗少’,世人都知此处清静悠然、修身怡神。”知玄微微一笑,指着身边木鱼向李义山道,“但设若让居士终日端坐于此,敲击此物反复诵咏,再不与书本笔墨作伴,再不能读书抒怀言志,居士可能?”
李义山一怔,良久仍摇了摇头道:“世事不过功名利禄四字而已,我本对利禄无意,更对功名绝了望,不愿再与世人纷争。”
“居士虽灰心却未丧志,虽意冷尚未念空。”知玄和尚深邃的眼睛望着李义山,眼里有着深深的怜惜,轻轻叹息道,“铸天剑即便埋没,亦是铸天剑,作不了宝杖啊!”他话峰一转语气变为凌利,“设若此刻许你宝剑出鞘,居士该当何为?”
知玄几句轻描淡写的话说的李义山有些不知所措,他并未深思修行之后的日子会如何,但眼前生活中的痛是时刻存在的,他只为了逃避这份痛而欲遁入未知的空门。他想起以前在玉阳山时,道友之间曾谈论道佛之事,当时自己还批评这是无为之人的取巧和捷径;就连七年前的灭佛运动,自己当时也曾和韩瞻讨论过,认为虽然过激却也不失激励世人进取的方法。避世、向佛这些自己以前不屑为之事,现在却越来越没迷其中。
李义山又想起在长安寄人篱下的一双儿女,若是自己出家,瑟儿和衮师凭何而依?他们才经历了丧母之痛,又要承受失去父亲的无助!他一直教育儿女要勇敢坚强,他自己从小接受的教育更是济世治国,心怀苍生匡扶天下是他与生俱来的理想,此时设想将来若终日只与木鱼钟鼓为伴……
千头万绪纷拥沓至,“斩断尘缘”一句话何其轻巧,但过去的人和事岂是一笔就可抹去的!李义山回答不上来,黯然垂下了眼睛。
知玄看穿了李义山所思所想,缓缓劝导道:“看破红尘勘破世情不等于便四大皆空,居士佛缘深厚但尘缘未了,尚不是我门中之人。况寺中也并非全然清静之地,亦有世事纷争,香客迎来送往。”知玄又淡淡地一声长叹,“去吧!红尘纷纷扰扰,佛本就在众生之中,居士在家亦可修行,明心见性即是见佛。”
看来这知玄和尚亦是历尽沧桑之人,深悉人情世事!玉石悄悄地松了一口气,他一向遗憾自己读书太少,此时却在想好在自己未习有屠龙之术,否则恐怕云机道长也未必肯执着于收留他。
一阵悠远的经乐声缓缓地传了过来,李义山一恍神,酸涩的苦水涌上心头。前几日跨入禅门,神游这清静之境中,所有的精神压力都不复存在,让他得到了片刻的解脱和无尽的向往。原以为在这里,远离尘俗,所有的痛苦都可以放下一般,但是——这里确实不是他能彻底解脱的地方。
此时他不由更加茫然了,回顾往事坎坷多变,瞻念前途渺若云水,可是自己的归所究竟在何方?
过了两日玉石告辞离去,相识十多年来,他二人虽身世不同遭际不一,却始终互相欣赏,彼此心境相通。李义山此番心境变化也勾起了玉石的心中感慨,见李义山似有不舍之意,便笑着道:“我本江湖人,还向江湖去,来日相逢必有期!”
“初次相遇之境仍如在眼前。”想起二人当年相识情形,那时李义山为华阳之事他奔走匆忙,无暇细思,又正值年轻气盛无畏之时,不想上了王香爱等人的圈套,最终还是没救出华阳。又引发了后来的众多风波,陷入两党争斗之中,但若不是如此,自己亦不得结缘王晏媄,命也!李义山不由喟然一声叹息,“如今我被命运拨弄至此,本来也该有所彻悟了,只是放不下。年轻时我从不相信鬼神之说,如今倒宁愿信其有,不愿其无。”
玉石默然不语,他比李义山更知晓此世上都只是那些鬼祟之人在作怪,但那些隐情他现在也不能全盘托出。
虽然入不得佛门,与法玄无缘师徒,但李义山与法玄之间感情却越来越深厚。李义山开始频繁往来佛寺庙宇,向法玄求教,与其他佛门弟子也开始频繁交往,还为寺庙题诗画壁,与一些虔诚佛学之人唱和。毕竟博识好学之人,李义山开始转而研究佛学理论,从经论中寻找精神寄托,探求人生和世界的真谛。越追寻下去,他却更加痛苦地发现,生命本就从无中来,向无中去,万物周而复始,时空交幻,虚实相生,在这世界上最终没有什么能够抓住的。即使再努力,终也将只会是两手空空,他越来越陷入到入世和出世的矛盾之中……
由于柳仲郢对他关心照顾有加,李义山生活较之前稳定多了,闲暇之余,他的足迹遍布蜀地各处名胜古迹,虽然仕途上没能有更大地发展,但他的诗歌创作却非常丰富。知玄说的不错,尘世情感仍是他所放不下的,李义山心中始终萦绕着妻子的影子,失去妻子的孤独凄凉让他写下了许多溢满情感的悼亡诗,千里之外的儿女也时时牵扯着他的心。虽然他报国的雄心无法实现,但他仍创作了不少关注时事的政治诗、咏史诗,直言评价当今社会现象、评论历史风流人物,他的诗属对工整,用典准确,语言精美,风格也越来越向杜甫的沉郁悲凉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