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断有谁闻
作者:古月今生 | 分类:古言 | 字数:57.1万
本书由零点看书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62章 纷乱如麻(中)
第二天宁国出来时,见府门口一溜竟停着三辆大马车,不由地惊讶地回头看向盈霜。
盈霜忙上前陪笑着解释:“夫人出门,老爷说须得多带几个人。”
宁国心中不悦,瞟了盈霜一眼道:“不必了,我想清静一些,只带紫罗、小燕去就好。”说完宁国便扶着紫罗上了第一辆车,不容盈霜分说便吩咐车夫,“走吧!”
盈霜愣了一下,一个机灵的年轻佣人林福立刻跳到马车夫的旁边,坐在车外。盈霜便一笑,恭敬地送宁国的马车驶离。
还隔着一里路,就看见前往紫云观去的道上络绎不绝的车轿,及至快到观门口时,却见前面马车停止不前了,观中也不象以前远远的就有人迎上前来。小燕早已掀开车帘向外望了好几次,宁国便也瞧了一眼,只见观门外人声鼎沸,各色华丽的冠盖在烈日照耀下,晃得人眼睛一花,昔日清静的道观门前犹如炸开的热锅一样沸腾。宁国不胜诧异,她一向不喜欢这些达官贵人遍布的道观,也并不笃信神佛,除了母兄相继离开的那一年,很少再来紫云观中。若不是因为近日心中不宁,她还不知道紫云观现在竟有了如此浩大的规模。
等了片刻也不见前面的马车有动静,林福早已跳下马车跑去看了。过了半响才见他跑了回来,用袖子擦着满头的汗禀报说,因来了个什么真人在观中讲道,观内已停满了车轿,观中执事说实在是进不去了。
“前面几辆马车上的人都下车走进去了,”林福说着又望了一下宁国的脸色,“要不,夫人先请回去,改日再来?”
宁国看了看马车下步行来往的人群,摩肩接踵的,在睛艳的太阳下,女眷们都用扇子或帕子遮着阳光。宁国皱了皱眉头,但是她不想改天,她现在的行动越来越不便,出来一趟并不容易。再说车夫他们回去报知了,明天盈霜定会派更多的人跟着来的。宁国沉吟了一下,笑道:“那就换一家道观吧。”
林福陪着笑脸道:“换一家只怕也人多。”他犹豫了一下,上前一步轻声道,“听说皇上相信了赵炼师的神仙术,说那些和尚的经文都是骗人的,所以要将所有的大小寺院尽数拆除,出家僧人一律还俗。现在所有的法事都在道院中进行,各道观还经常有真人说道,传授长生术法,发放仙丹仙水,所以各家道院天天都挤满了人,一大早就有人到观门前等着。”见宁国仍蹙着眉不发话,他只得又道,“要不,小的今晚就在此排队等候,夫人……”
“不必了。”宁国打断了林福的话,但不愿强求,吩咐道,“回去吧!”她许久不出来了,并不知外面变化这么大。难怪令狐綯前些日子会请什么得道高人入府!宁国一向并不崇尚佛教,但她知道令狐綯是信佛教的,因为他过世的娘亲以前笃信佛教,他从小没少跟着娘亲出入各个寺庙。因此以前令狐楚命他入玉阳观学道时,他是很不情愿的。只是他现在为何这样推崇神仙之术了呢?难道只是为了追随皇上的癖好?宁国心里很就失望,她觉得自己现在越来越不能理解令狐綯的所作所为了。
见宁国闷闷不乐的,小燕忽然笑道:“不知夫人是否会嫌青风观太偏远?那里一向很是清静。”
哦,宁国从未听说过这个观名,见小燕一脸坦然天真的笑意,便问道:“那里现在不闹?”
小燕笑嘻嘻地答道:“那里一向都是普通人家去得多,此时正是农家忙碌之时,人必不多。”她又迟疑了一下,“只是要出城行一段路。”
宁国舒了口气,那有什么关系?只要能将这桩心愿早点了却,遂点了点头。
小燕便指给马车夫方向,马车渐渐驶离了热闹的繁华地段,视线里青砖碧瓦的高宅大院渐渐稀疏起来。待出了城后,更只剩下了绿树掩映中的茅屋竹舍,但是天光云影、白杨绿柳、青草如茵、莺啼燕啭,反更有一番生机盎然的春色。宁国顿感心旷神怡,索性命紫罗掀起窗帘来,正看得入神,忽见一片农田中,几个庄稼人赤足在田中忙碌着春耕事宜,宁国想起小燕方才说过的“此时正是农家忙碌之时,人必不多”,这才悄然明白了她的意思。宁国不由有些自愧,自己现在对世事万象都反应迟钝了,不唯不知国事世事变化,连这种四季常识都淡忘了,竟不如小燕一个孩子!
马车转了几个弯,才逐渐看到远离官道的山脚下果然有一座庙宇,规模不大但远远看上去倒也肃穆。马车渐渐驶近,只见观门前傲立着两行青松翠柏,看上去颇有些年头了,隐隐绿荫衬得观院更加清幽宁静。
但马车驶近了,宁国看清了院门上书的“娘娘庙”三个大字时,不由无奈地看了小燕一眼,自己只是想在道观里打醮做法事,谁知竟被她带到寺庙里头来了。小燕多半以为自己真的是想为孩子求平安,所以才将自己带来了娘娘庙。
小燕不以为然地嘻嘻笑道:“道观佛寺有什么不同呢,以前我就常听他们说起这里,说庙里的观音娘娘可灵通了!一求一个准……”
宁国没好气的瞪了小燕一眼,有些迟疑,她倒也不是要刻意挑选佛寺道观的,但是看着这庙前人迹寂寥,明显香火不旺的样子,选在这样简陋的庙里做法事,感觉会不会太草率了?
正犹豫着,庙里的知客和尚早已上前来,微笑着向宁国施礼道:“这位小施主说得对,佛道不分家,只为路不同。贫僧也不敢夸口,但只要施主诚心向观音菩萨祷告,娘娘必保佑施主母子平安,早得麒麟贵子,……”
他这样的能说会道却让宁国有些反感,淡淡地道:“我不是为求子来的!”
那知客和尚仍含笑地望着宁国,似没看出她的不悦,接着道:“观音菩萨普度众生,有求必应,解救烦难,施主思念亲人,思虑过重,菩萨是必能开解的!”
宁国不由惊讶地将目光转向知客和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