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断有谁闻
作者:古月今生 | 分类:古言 | 字数:57.1万
本书由零点看书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35章 我有嘉宾(中)
玉石说的事情有些突然,让宁国一时也理不过头绪来,她略一沉吟,面带微笑地缓步进了厅中,仿佛未觉察到他们之间的不悦,望向裴泽渡:“玉松师兄!”
裴泽渡早已看见了宁国,忙站了起来,他们已时隔多年不见,宁国不再是自己记忆中那个直率开朗、天真明媚的女孩,她的从容沉稳、含蓄练达让他一时有些束手,她的身份更让一向不拘礼节的他不知该行何礼,在浣月的示意下慌忙地作了个长揖:“长公主!”
宁国温和地望着他,语气中含了些嗔怪道:“师兄,唤我妙真吧!”她又转头含笑望向站在一旁的玉石,率先向他行了个道礼,“玉石道长,久违了,前次尚未答谢道长的相救之恩呢!”
玉石淡然一笑,也不言语,只拱手还了个礼。
屋内剑拔弩张的紧张气氛顿时缓和了不少,见宁国脸色平和,令狐綯迅速反应过来,脸上涌起了笑意,转向玉石解释道:“道长可能有所误会,神龙谷一事恐中有人借用了我的名号在外滋事,”他望向宁国微笑道,“你可还记得那年在玉阳山学道时,我们曾到神龙谷游历,在谷中遇险之事?”
宁国方才听了玉石的话,心生疑虑却不肯放在脸上,听见令狐綯自己先提起此事,便点了点头,她怎会不记得那段往事?那是她记忆中最深刻的一段经历!不唯因他们一众人险些命丧神龙谷中无法脱生……
令狐綯不胜感慨地叹了一口气,转头看向裴泽渡道:“玉松应知我当时就誓洗此辱的吧?”
怎会不记得?裴泽渡点了点头,宁国当时毫不遮掩的心事明眼人都能看得出,而令狐綯的失落也是显而易见的,事后好长一段时间他一直阴郁着脸缓不过来。
想起旧事,令狐綯似有些激动,他握紧了拳头道:“当时我曾发誓要彻底铲除神龙谷之患,维护一方百姓安全,故一有机会便借端王府卫兵剿灭了这帮祸害!”他说着又调侃地笑了起来,“当时并不知是王守澄的手下,彼时王公公尚在权势熏天之时,我只凭一腔意气就不管不顾而为,真可谓是初生牛犊了,现在想起来倒确有些后怕了!”
这倒是贴合了当时的实情了,令狐綯清剿神龙谷之时王守澄确实尚在人世,玉石没作声,望向他的目光一闪。
令狐綯又转向望着宁国,继续释解她的疑惑:“后来朝廷下文后,才知道此处竟是王守澄的势力。当时又逢朝中不宁,为防有人再利用此地兴风作浪,或有王守澄余孽卷土重来,再次为害当地百姓,故我便委派了袁达驻守在谷中。”宁国当然清楚,此后不久,王守澄便身死,但时逢甘露之变,宫中大乱,令狐綯委派袁达驻管神龙谷确实是老成之举!
触动心中前尘往事,令狐綯也不觉有些伤感地垂下眼来,声音也缓了不少:“后来,父亲病重,实在是人手物力不支,又担心有人再作患,便命袁达举火烧了此处!又让袁达不时去看看,不愿让人再利用此地作何文章!只是——,袁达又战死沙场……”令狐綯的声音更加感伤了,他似乎有些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转头望向厅外。
令狐綯的话合情合理,宁国的脸色柔和下来,见令狐綯有些哽咽,她轻轻走过去在他旁边椅子上坐下,伸手轻拍了一下他放在案上的手。
令狐綯很快回过神来,向裴泽渡温和一笑道:“此后之事,玉松你也应知,我再未涉足过神龙谷了。”
裴泽渡当然也清楚令狐綯与袁达之间的情谊,令狐綯的态度较起初的一口否认时又有一百八十度大转弯了,虽然他前后语中不乏漏洞,但裴泽渡也不愿再当着宁国的面深究下去。
可玉石清冷的语音又响了起来:“令狐大人如今官名显赫,地方官有多大的胆子,竟敢随意破坏大人的官声!”
令狐綯沉吟了一下,点头谦谨地道:“道长说的是,我立刻派人去查证一下,尽快给道长一个答复。”他一面说一面向外叫道:“来人!”
管家王良立刻走了进来,令狐綯当着众人的面吩咐王良即刻安排人手前往老城,务必查证出当地官府因何要接管神龙谷,并查实一下到底是何人在神龙谷滋事!
待王良喏喏领命退下后,令狐綯不胜自惭地道:“这几年朝中纷扰之事甚多,导致我对此事疏忽,是我的不是了。”
玉石平淡的脸上没有任何的表情,但宁国却有些动容了,曾从权力纠葛的中心出来,她明白令狐綯有他的难处,在这个官场,生存并不太容易。新皇即位后,令狐綯在家韬光养晦的日子越来越多了,她也曾试探过令狐綯能否辞官退隐,索性离开长安找一处地方,自由自在地生活好了。但令狐綯沉吟了许久才缓缓告诉她,她的皇嫂在新皇即位后不久便离世了,皇兄立的太子也病亡了……。见宁国黯然伤心,令狐綯没再说下去,宁国也没追问下去,没有人知道他们的死亡真实原因,位于权力的顶峰想下来不是容易的事,人生从来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激流勇退何尝容易,在权力的中心一松懈下来并不就是轻松和自由!
泛舟波上,纵马江湖,那不是谁都能过的生活,抛弃一切隐居世外,过着闲云野鹤的日子,也不是谁都能企及的事情!
裴泽渡虽然过着这样的生活,但他心中又何尝真正的自在悠游了?宁国一直对春瑶的死心存疑惑,她想问玉松的事很多,但真的相聚在一起,却发现能开口谈及的话题却并不多,他们之间隔离的时空太远,存在的人事又会牵动太多的伤怀!
裴泽渡向她证实了春瑶确是死于战争中的误伤,见他事隔三年仍自责不已,宁国也伤感地不愿再追问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