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明耀四方

作者: | 分类:历史 | 字数:45.8万

第194章 怒诉信

书名:明耀四方 作者: 字数:2629 更新时间:2024-11-16 18:00:53

‘任务:拯救七名俘虏。’

黑夜里,张新看着二丫,第一想法是用人质交换俘虏。

“去地牢提七个地位不是那么重要的人质,”张新对二丫吩咐,“向张同鸣交换七个俘虏回来。”

“为什么是七个?”

正常情况,二丫不会问太多,这次主要是太好奇。

张新伸手敲在二丫头上,“去执行。”

“是。”

二丫后退一步,躬身抱拳,转身离开。

时间往前推三个时辰,也就是傍晚时间,士兵还在打扫战场,张同鸣坐在梧州府衙内收到老娘书信。

信中内容描述张新造反属于被逼无奈,让儿子暂时不要进攻,给大家一些冷静时间。

内容相同书信张同鸣之前已经读过,那是张新写的,当时直接撕掉,毫无同情心。

不比张新,老娘在张同鸣心中位置很重。

养育,培养之恩不提;后世讲究传统美德,这个时期更甚,孝道和忠君并列第一。

看着老娘书信张同鸣犹豫了,他本计划快速打扫战场,连夜东进,直袭肇庆, 后面就是广州府。

这么一犹豫, 时间等到第三天,张新再次派来信使。

这是一名叫于东虎的中年人, 四十岁,瘦脸,无须,尖下巴, 特点是三角眼, 身份是一名普通第四队队员。

他带着七名人质,自愿来见张同鸣。

每一名第四队队员都是赵进亲自谈话后收下的,特点是全部身负血仇,自愿接受最残酷训练。

所以, 当参加过多次战斗的于东虎站在梧州府衙内, 直视张同鸣眼睛时,不仅不怕,反而身上自然而然散发着一股淡淡的彪悍、无惧无畏气息。

直白说是根本不怕死。

当然, 队员不惜死是好事,张新作为主人,自然会尽量保证他们安全,其他人质,就是于东虎的后盾。

张同鸣也知道这一点,没打算弄死使者,让他感到意外的是,连续两个信使, 皆无惧无畏, 这就很恐怖了。

而且上午刚刚围杀那些奴隶,虽说战斗力普通, 也有人逃跑, 但大部分人一直坚持战斗到最后。

心里想法一闪而过,今年56岁, 身着明朝官服, 山羊胡到胸口的张同鸣问, “张新什么意思?”

于东虎朝坐在上首的张同鸣抱抱拳, “七个人换七个俘虏。”

张同鸣眼睛轻轻一眨,心道:‘有俘虏?我怎么不知道?’

对旁边护卫丢过去一个眼神, 示意去问问。

大殿内有多名护卫,其中一人小跑离开, 片刻后返回,在张同鸣耳边轻语一句。

大致意思是,有七个人受伤,和其他尸体堆在一起,准备埋掉,燕顺也是伤者之一。

张同鸣眼睛瞬间大睁,第一想法是身边有叛徒,否则自己不知道的事情,张新怎么会知道。

并在心里把可能背叛自己的手下快速过虑一遍, 好像每个人都有嫌疑。

回过神,张同鸣对手下吩咐, “派人救治俘虏,然后派船送去广州。”

“是。”

护卫立即去执行,没其它事情于东虎打算离开, 却被张同鸣从身后叫住,“我观你相貌不凡,可愿到我手下效力?”

于东虎确实相貌不凡, 瘦脸、无须、尖下巴、三角眼,微微一笑,看上去比较,一脸‘奸’人表情。

“某不才,多谢总督大人厚爱,告辞。”

目送于东虎离开,张同鸣把拳头握在一起,接着开始排查内部,第二天杀掉一个重要参将。

并则决定在梧州休兵,考虑到老娘安全,暂不进攻肇庆。

但老娘不能不要,广州府也不能不要,

有趣事情发生。于是决定向兵部和皇帝上书, 请求将远在陕西的童守义调到广东。

就像蝴蝶扇动翅膀引发大洋对岸一场台风, 张同鸣因为杀死一名重要参将,经过一系列复杂发酵过程,导致约四千士兵驾船到肇庆投降。

另外导致南宁府一些实力商家逃到广州。

....

同一时间,也就是1619年3月底,万历在紫禁城炼丹房得知北方战败。

还得知,面相小儿止哭的猛将杜松带领主力在一处叫萨尔许的地方战死到最后。

四路总兵,只有李成梁儿子李如柏,因为路上走的慢,带两万人逃过一劫。

听这个消息,万历没有愤怒,没有砸东西,只有安静,死寂一般,身为是天子,这一刻他已经感受到大明已经岌岌可危。

集结十二万大军北征,掏空国库,掏空粮库,根基也被掏空一大块。

见万历走神发呆,目光涣散,左右服侍太监和包括首辅方从哲在内几位大臣,纷纷出声安慰。

有一说一,万历很少跟人脸红,一些小事根本不管,比如方从哲儿子杀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但这次不一样,大明根基被打缺一块,打一个大烂仗,想到努尔哈赤正在嘲笑自己,万历觉的实在是太窝囊。

觉得窝囊自然要找人算账,四路总兵仅存一个,自然要找总指挥孟忠麻烦。

很少跟人脸红的万历下旨调查孟忠失败原因,言官在旁边乘机拼命追打。

孟忠本人倒是非常镇定,打仗不行,搞关系有一套,眼观鼻,鼻观心,如老僧入定,面对弹劾充耳不闻。

果不其然,因为有老上司兼老同党方从哲罩着,孟忠一点事没有。

炼丹房内吵吵闹闹,万历感觉脑子要炸,今年七十多岁的方从哲趁机岔开话题,“陛下,当务之急是重新派人稳住北方局势。”

不修边幅,形象不佳,眼睛干涩的万历看向首辅,正打算说什么,这时一个太监走进来通报。

御史杨禾求见。

万历之所以在炼丹房议事,主要原因是平时在这里呆的时间最多,而且很少见朝臣。

比如方从哲,如果不是发生大事,他最长一次,半年没有见过老板,两三个月见不到面,更是家常便饭。

偶尔心情不好,方从哲自己会在家躺两三个月,不用跟万历打报告。

所以,万历听说有人求见,第一想法是不见,再看大家都在,干脆一起见。

很快杨禾见到老板,一套礼仪打下来,字正腔圆道,“陛下,臣刚刚收到消息,广州府已经被起义军占领。”

“....”

炼丹房议事厅一静。

不是震惊,也不是惊讶,因为造反就像上班打卡,大明全境每天都在上演,见怪不怪。

议事厅之所以一静,是因为大家对‘广州府’比较陌生,脑子转啊转,三四秒后才有人想到广州府是南疆的蛮夷之地。

不比尸位素餐的大臣,万历知道广州府,原因比较俗气,因为那里上缴的银钱较多。

还因为王纯悟自杀后,他派周群成为当地的税吏太监,这些都是最近发生的事情。

心里想法一闪而过,万历看向杨禾,“何人造反?你为何比锦衣卫和兵部先知道?”

“回圣上话,”杨禾一本正经道,“造反之人叫张新,我之所以比锦衣卫先知道,是因为他派人找到我府上。”

“....”

众人齐齐看向杨禾,那眼睛好像在问,‘你跟张新有亲戚吗?’

杨禾无视众人目光,说话时从怀里拿出一封信,正是张新亲笔写的那封怒诉信。

通过太监传递,信件送到万历手中,拆开信封,展开信纸,万历静静看完。

一千多字,看看几分钟,放下信纸,万历已经明白,信为什么会由杨禾递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