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四十八年
作者:一万只熊猫 | 分类:历史 | 字数:359.1万
本书由零点看书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89章 清兵登岛
时间回到乾隆四十九年三月中旬。
正在扬州驻跸的乾隆皇帝,同时接到了军机处和庆桂的两份奏折。
七十三岁的乾隆在看完两份奏折后,相互对照着参详了半天,又叫来伴驾南巡的和珅仔细询问了一番。
随后,乾隆在发给军机处和吉林将军府的谕旨中明确指出:“……旗民雅尔哈、瑟尔丹等人,胆敢乘间脱逃,杀害官兵,情罪甚为可恶。计二犯脱逃后自必沿途窜匿,以至熊岛;或潜入山林,俱未可定。着传谕庆桂督饬文武员弁,上紧缉拿务获,照例即行正法。毋致远飏漏网。”
三月底,随着珲春附近海岸上堆积如山的冰块逐渐融化,珲春的清军水营终于开始出动。
此次出动五条大赶缯船(四板船)、三条小赶缯船(三板船),共携带披甲兵五百人,由珲春协领倭特山带队,登陆熊岛。
这五条大赶缯船上,每船携子母铜炮一门,奇炮两门;小赶缯船上则只携带奇炮一门。
四月中旬,在熊岛海峡对面已经扎营等候了一个多月的托克通阿,接到珲春方面提前发来的书信后,按照约定的时间,乘坐征调来的十几条小型渔船,携带披甲兵两百人,分批登陆熊岛。两支队伍的登陆时间先后不过相差两天。
至此,在面积不到一百平方公里的熊岛上,已经聚集了七百人的清军。
抛开心里有鬼的倭特山不提,从吉林将军府派来的托克通阿相信,在如此强大的兵力围剿下,熊岛上的那些逃犯必将插翅难逃!
远在六百里之外的宁古塔和千里之外的吉林将军府,都在焦急等待着珲春方面调查后的呈报。
这些清军甫一登岸,就不顾疲劳,在各队领催的带领下,从西、北两个方向,向东、向南开始了全岛大搜查。
首先,托克通阿这一队人马,在渡过海峡后,他们就在海滩南面的林地内,发现了两座已经被破坏的木屋。
通过对木屋内遗留下来的一些痕迹的分析,这里曾经至少住过十个人。
紧接着,当天下午,倭特山麾下一队向南搜索的清兵,在熊岛的西南侧发现了大规模伐木后遗留的现场。
带队搜查的领催看着眼前成片的伐木后留下的树桩,不由倒吸一口冷气。
这得是多少人才能办到的!
这个领催并没有急于带队往南继续搜查,而是下马仔细检查了这些木桩,并点验了被砍伐的林木数量。
这些清军发现,所有被砍伐的树桩上,除了有斧子砍削的痕迹外,几乎都是被锯断的。而且很多两人才能合抱的树桩上,切口平整,说明这些大树是被一次性锯断的!很明显,伐木的这些人,不仅配有斧子,还带着十分锋利的大锯。
所有的发现都证明,岛上的这些人带有大量的优质铁器。带队的领催推测,这些身份未知的人肯定也装备了质量不错的武器。
清军们不敢再往前继续搜查,而是马上就回去禀报了协领倭特山。倭特山听闻之后,也是暗暗心惊。可即便如此,他也不敢怠慢,随即聚拢人马,一起向西南方向继续搜查。
傍晚的时候,呈扇形面展开搜素的倭特山一部,终于在熊岛的西南侧的狭长地带,发现了大规模宿营的痕迹。
由于之前赵新布置的营地规模是一个边长两百米的正方形,而且在防爆墙外挖设了一些不算深的壕沟。所以即便是撤离时做了清理,但总还是留下了不少的痕迹。
倭特山吃惊的看着眼前的这个营地遗迹,双手一阵阵的发麻。这得是住过多少人?!
清兵们或是用刀或是用枪,在草地里扒拉着,试图寻找更多的线索。搜查一直持续到了天黑,打着火把们的清兵实在看不清了,这才罢休。
小心谨慎的倭特山不敢独立扎营,他早就派出了哨骑寻找托克通阿一部。等联系上对方以后,倭特山决定双方合营。
两队人马碰头后,提心吊胆的过了一夜,第二天继续搜索。
就这样一直来来回回的查了几天,倭特山和托克通阿终于确认,岛上的那些人都消失了。
不过,搜查后的结果还是让他们十分震惊。按照砍伐的树木和那个废弃营地的大小来估算的话,这里曾经至少住过三百人以上。
可是,托莫霍果那些人究竟去哪了?
连续在熊岛上找了几天后,下面的甲兵中很多人都已经变得不耐烦。
而倭特山和托克通阿经过仔细的商议后,还是觉得不能就这么轻易放弃。毕竟,托克通阿在海峡对面守了一个多月,根本没发现有人从熊岛上逃走。
可是,人过留痕,雁过留声啊。一百多甲兵,还有两百多匹战马,怎么可能一点儿痕迹都没有?!
倭特山和托克通阿次日召开了军议,他们对下面的佐领和领催讲明,自本日起,再重新搜查全岛一次,不放过每一个山洞和河谷,甚至每一个树坑都要仔细的找。如果这次还是没有结果,那就上船继续搜查剩余南海十三岛。
两天后,一队清兵在熊岛中部靠北的一个坡地上,终于发现了端倪。
因为已经是四月,岛上各处干枯的野草从中都开始冒出了点点绿色。只不过,那对清兵发现,这个坡地上有四块土地上的野草生长的十分诡异;别处的还刚开始冒头,而这里的野草居然比其他地方长的异常茂盛,有几颗野草居然都开花了。
察觉到古怪的清兵们,拿着手里的长枪狠狠的刺入地面。一刺之下,竟然插进了土地一尺多深。怎么这里的土这么松?
“不对劲,这里有古怪。”一个清兵说道。
“拔出来。”领催说道。
清兵拔出了枪头,领催拿过长枪,仔细的看了一下枪头土壤的颜色,又把枪头凑近鼻子闻了闻。
“这下面埋着人!挖开!”那领催突然对手下说道。
随即他又对一个清兵道:“你快去营里取些工具,再叫点人一起过来挖。”
半个多时辰后,来了五十个清兵,为首的居然是协领倭特山。
“参见协领大人!”那领催带着手下清兵跪拜行礼。
“都起来吧。说说怎么回事。”倭特山一扬手里的马鞭,开口问道。
那领催一抱拳,说道:“大人,卑职以前去过西北打仗,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卑职估摸着,这几块地下面都埋着人。”
“你拿着我的令牌回去再叫三百人,把营里所有的铲子都拿上。”倭特山对身边的戈什哈命令道。
等戈什哈拿着令牌领命后,倭特山又招呼着随自己来的五十个清兵:“下马!把这里都挖开。”
两个多时辰后,在几百人的一起努力下,赵新带领流民们掩埋尸首的那四个大坑全都给挖开了,一百零八具尸首被清兵们从坑里纷纷抬出。
好在此时天气并不算热,这些尸体的面目还算保存完好。十几个清兵拿着沾了水的布,将这些尸体的面孔全部擦拭干净后,镶黄旗佐领托莫霍果终于找到了!
闻讯而来的托克通阿捂着鼻子凑近查看,只见托莫霍果尸首的脑门上,赫然一个小指粗细的洞。
看了两眼,他又让手下把尸体翻了个身。果然,脑后的是一个拳头大的洞,后脑勺的骨头都没了。
“这是火铳打的?”托克通阿心头大震,贼人居然还有火铳!
又过了一个时辰,经过逐一检查,结果出来了。
一个领催走到坐在马扎上的倭特山和托克通阿面前,单膝下跪后说道:“两位大人,这里一共是一百零八具尸首。经过仔细辨认,共有镶黄旗甲兵九十三具,民夫十五具。其中有佐领托莫霍果,骁骑校……”
“等等。”倭特山突然打断道。他记得镶黄旗甲兵一共是一百零二人,怎么少了十二人?
托克通阿看了倭特山一眼,问道:“倭特山大人,怎么了?”
“少了十二个甲兵。”
“这……”托克通阿一愣,随即脱口道:“被抓走了?”
倭特山点了点头:“差不离。”他又对那领催说道:“你继续说。”
那领催便继续说道:“骁骑校一人,领催十人。卑职俱已查明,除了六人死因是中箭,四人是被利器劈砍以外,其余人等均是被火铳击中而死的。这是卑职找到的弹头。”
这名领催说完,便将一颗已经裂成几瓣的弹头举了起来。托克通阿顾不得弹头上的污秽,劈手取过,用手指搓了几下后,露出了原本的颜色。
托克通阿眉头紧锁,对倭特山说道:“这居然不是铅的。不对,这弹头是双层的,里面是铅,外面是钢皮!”他从军多年,火铳、铅弹也都见识过,可还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弹丸。
他扭头对倭特山说道:“这么多人身中火铳而死,这贼人到底有多少火铳?他们到底是从哪儿来的?”
倭特山沉吟许久,才缓缓说道:“依我的猜测,这些贼人至少有三百杆火铳,否则不可能一次将托莫霍果他们全灭。对!不只三百,甚至要五百才能全部包围,一个都不放过。”
此时倭特山紧紧握着手中的马鞭,骨节咯吱吱的声音响起,手指都握的发白了,可见用力之大。
他想到了之前占卜时萨满所说的那些话……
十天后,宁古塔和吉林乌拉都得到了珲春发来的急报。
吉林将军庆桂大怒!他正要写折子向朝廷禀明情况时,却接到了乾隆的谕旨,命他即刻进京接任工部尚书,等候皇帝南巡回銮后召见。同时,新任的吉林将军已经在来的路上了。
此人就是曾任密云副都统,今年四十七岁的爱新觉罗.都尔嘉。
说起来,都尔嘉是努尔哈赤的五世孙,他这一支是努尔哈赤第六个儿子塔拜的直系后代。此人历任正红旗蒙古副都统、镶白旗满洲副都统、火器营大臣、镶蓝旗蒙古副都统、爱珲城副都统、密云副都统。
庆桂拿着乾隆的旨意仔细揣摩了半天,总也理不出个头绪,于是就命人将自己的幕僚给请了来。此人已经跟随庆桂多年,自乾隆三十六年庆桂担任伊犁参赞大臣起,便一直跟随。
幕僚双手接过皇帝的谕旨仔细看了半天,然后又双手捧着递还给了庆桂。
“如何?”庆桂将谕旨放好后问道。
“东翁,您多虑了。皇上这是在回护您啊。”幕僚一捋长髯,微笑着说道。
“此话怎讲?”
“东翁,您是正人君子,行止颇有古人之风。我想您是光顾着把眼前的事办好,一心想着报答皇上的提携之恩,所以也就忽略了其中的关节。”
“你继续说。”庆桂有点明白了。
“这件事,明摆着是皇上在回护您啊。依学生的判断,珲春那边的事没这么简单,极有可能就是一趟浑水。这个关口,皇上派奉恩将军(都尔嘉承袭奉恩将军爵位)接您的位子……”
庆桂听到此处,已经完全明白了。他自己一直想效仿父亲尹继善,既能操劳于军营,也可奔波于江河。所以纵使被派到苦寒之地,他也甘之若饴。
现在皇上不希望自己陷在珲春这件事的泥沼里,派了剽悍的都尔嘉接替自己处理这件事。这是皇上在保护自己啊。
想到皇帝对自家三代的知遇之恩和诸多照顾(庆桂的祖父是尹泰、父亲是尹继善),庆桂忍不住两眼微酸,眼泪竟欲夺眶而出。他面南下跪,恭恭敬敬的叩了三个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