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东归志!
作者:东汉末年分三国 | 分类:历史 | 字数:146.9万
本书由零点看书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174章 用武以力,用文以德!
凉州,酒泉郡。
禄福城,武侯府邸。
随着段修说完,荀攸抿了抿嘴没有接话,他明白武侯的意思,作为一个智者,他从天子擢升典韦三人的时候,就发现了其中的异端。
现在武侯直接点出欲废除孝廉制,他就明白,或许演武大会,实际上就是一个信号,只要再过上几年,天下百姓慢慢接受了演武的概念。
而演武出身之人。
也同样实现了自己的价值。
那么这场风暴,必定会在文人之中爆发,而一旦爆发,那可能就是一场祸及天下的暴乱,因为每一次改革,都会充满血腥。
更何况是在这个世家当道的时代。
半晌之后。
程立被李进带了过来。
“仲德!”
待对方见礼以后,段修含笑道:“边地向来苦寒,昨晚可有休息好?”
“武侯有心了!”
程立朝着段修行了一礼道:“昨夜是属下这数十年来,睡得最安心了一晚!”
一旁荀攸在程立进来的时候,一双眼睛就没有离开过对方,似乎想要将对方看透一般。
“那就好!”
段修点了点头,随后便说起了正事,朝荀攸含笑道:“公达,仲德初来乍到,你把封地内的治吏情况说与仲德,之后再议九县之事!”
“喏!”
荀攸这才收回目光,朝段修行了一礼。
“那就有劳公达先生了!”
程立闻言面色不变,朝荀攸行了一礼。
他过来凉州的时间虽然不长,但不论是对于武侯府的官吏架构,还是对封地百姓的民生,都有过一定的了解。
至于武侯律。
他不说倒背如流,但也是熟烂于心,毕竟他下定决心前来武侯府,自然不可能一点准备也无。
面前这位是谁。
他自然清楚,不过他并不在意对方的身份,因为程立更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仲德先生有礼了!”
荀攸同样朝程立回了一礼,旋即和程立讲述了一番武侯府的情况,比如兵部,工部,刑部等职能划分,及军中和西域那边的一些情况。
他虽然也觉得程立的心思深沉。
让他感觉有些不喜,但现在既然是同僚,他也不可能因为不喜的原因,而懈怠了公事。
“武侯!”
程立在听完以后,面色激动道:“不知道您对学宫的学子,所学的经略有什么要求?”
他没想到的是。
前脚他还想着让武侯开启文人龙门,后脚武侯府吏部就出现这种问题,这好像就是柳暗花明,水到渠成一般。
一旁荀攸同样看向段修。
“皆可!”
段修扫了两人一眼,含笑起身道:“你二人虽所学不同,但想必也是熟读古经,吕氏春秋曾言,用武则以力,用文则以德,文武皆胜,何敌之不服!”
二人闻言目露沉思。
“当时此言,虽是用于赞颂六国之士寗越,不过现在将其用在武侯府的选吏制度上,也自无不可!”
“本侯所建的学宫!”
“自然也是以文武为主!”
“至于经学,诗书等等并不重要!”
下方程立闻言双眼放光,这就是他想要的结果,若不是他自身所学受限,他怎么也不至于在野数十年仕途无望。
荀攸却隐隐有些担忧。
“九卿侍吏,六部为民!”
段修面色严肃道:“武侯律同样以人为本,所以在武侯府,不论是为文臣,还是为武将,都必须有一颗为民之心,所以学子只要德行没问题,又能为百姓办实事,那就可以为官!”
“属下明白了!”
程立听完以后恭敬行礼应是。
“武侯爱民之心恒古未有,属下佩服!”
一旁荀攸也苦笑着朝段修行礼,他其实也不知道段修的做法对不对,可对方的做法也的确是为了百姓。
只是这样做的后果,他不愿意去面对。
“仲德!”
段修摆了摆手,吩咐道:“下去以后在五郡之地选址,然后去工部,找子绪商量学宫的兴建事宜!”
“属下领命!”
程立恭敬行礼应是,随后离开大堂。
“公达!”
段修看向荀攸,淡淡道:“九县县令告病,你下去以后批复便是,待新任县令到任交接之后,该有的俸禄必须补齐!”
“喏!”
荀攸深吸口气,恭敬行礼应是。
待荀攸走后,段修再度忙活了起来,因为他需要给刘宏的书信又多了一封。
第二天中午。
程立带着一份文书找到段修。
“苍松!?”
段修看了看文书,又看了看双眼满是血丝,神态略显疲惫的程立,询问道:“苍松可是有何不同?”
他原本还以为程昱会把学宫设在姑臧,谁知这家伙竟然把学宫设在了这个位置。
“武侯!”
程立解释道:“属下之所以选择苍松,主要是他的地理位置足够优越,您看,苍松北靠长城,南接羌地,东临中原,西连姑臧,这些种种结合在一起,对那些学子,不论是修德,还是修武都有极大的帮助!”
“……”
段修听完以后嘴角微抽,他倒是很想知道,那些学子会不会感谢程立,面色不动开口道:“那就按仲德的意思办,不过学宫二字却是有些不妥,不若就叫苍松书院吧!”
“苍松书院!”
程立一听,竟然觉得比苍松学宫更有感觉,朝段修行了一礼道:“武侯英明,属下佩服!”
“仲德!”
段修摆了摆手,看着程立道:“本侯看你怕不是一夜没睡,还是早些下去休息吧,毕竟身体要紧!”
“武侯放心,属下无碍!”
程立闻言面上多了一分笑容,心中同样也多了一丝暖意。
差不多同一时间。
张掖郡。
骊靬县,县衙之内。
“朱大哥!”
赵氏抱着女儿,看到前段时间帮助过她不少的朱姓汉子,笑着打招呼道:“没想到这么巧,你也是过来报备的吗?”
今天安置百姓的消息传回了村里,赵氏没多少犹豫,就带着女儿来到了县衙,她们现在过得好了,自然也没有忘记曾经的苦难。
“赵家小娘,好巧!”
朱姓汉子闻言转头看到了赵氏,挠了挠脑袋有些不好意思的回应,其实在赵氏来到的时候,他便注意到了对方,只是出于某些原因,才没有主动搭话。
“朱大叔!”
一直趴在赵氏肩膀上,缩成一团的囡囡闻言,也转过小脑袋,脸颊红红的朝朱姓大汉唤了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