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崛起1522
作者:猪林弃闲 | 分类:历史 | 字数:78.2万
本书由零点看书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328章 三万三
八月初一,入学季。
一大早,张燕就背上了前几天学校老师送来的小书包,穿上了浅蓝色的校服,兴奋地在家门口乱窜。至于为什么没说冠帽?那当然是因为学校对学生免费供应肥皂,不管风沙多大,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有油头啦!
“娘~你还没好吗?”7岁的小男孩等了许久也不见人出来,有些着急了。
“来了来了。”
母亲的声音从厨房传来,却见她手提一个菜篮,里面装的却是为孩子准备的午餐。学校有通知说会为所有的学生提供餐食,但年轻的母亲只相信眼见为实,第一天必须给孩子准备上。
二人匆匆赶往学校。
张燕要就读的木槿小学位于兴云城中心偏西南方向,占地面积6亩,在后世普普通通,却是北望岛上数一数二大的小学了。
由于张燕家是军人家庭,家就在城中,距离学校不过500米,走路也不过是几分钟的事情。拐了个弯,学校已经近在眼前了。
“娘,那不是赵老师吗?”张燕一手拉着母亲,一手指向站在校门口东张西望的一个女老师。
话音刚落,赵老师看了过来,露出思索的神色,不过她脚下不停,三步并作两步走到跟前,微笑道:“早上好,家长,学生。”
“早上好,赵老师!”张燕开心地叫喊起来。一旁的母亲却是有些畏缩,担忧地看向她的儿子。
“好孩子。”赵老师顺口一夸,尽力缓解尴尬的气氛,可惜还是没有报出学生的名字。
时间还是太紧了,在见到学生的那一刻起,她就在努力回忆他的名字,但短短的几天,不足以让她在60个人名中精准定位,更何况这几天她忙到起飞,每个学生的工作都需要她和同事一一完成,这会儿能站在校门口已经说明她的效率不错了。
赵老师和她的三个同事一早就在校门口迎接他们班级的学生,接到了就带进教室做登记,张燕来得虽早,却并非第一个,事实上,前面已经进去了7个她的学生。
“先进来做登记吧。”她说。
“张燕,男,7岁,木槿小学一年(2)班,走读,家住辉三路16号。”赵老师边念边在学生卡上书写,然后将卡片递给了张燕。这张卡算是学生证,卡上有绳,可以挂在脖子上。
这样的学生卡一般只有走读生才真正用得上,因为他们的父母未必会在放学后准时接人,上面的住址是为了方便老师送学生回家才写上的。
赵老师又拿出一摞书本递给他,说:“这是你这学期的课本,一定要保护好了,书上的知识可是无价之宝。”
北望岛上暂时没有对外营业的印刷厂,所有的书籍印刷都是由李子园交由管着纸币印刷的黄翠萍负责。
虽说这原本属于黄锦渝的事情交给她办有些超纲,但印一个是印,印一双也是印,无非换换纸张和雕版,大概是一个意思,还算顺便。也幸亏每年才新增一套教材,慢工出细活也给抠出来了。
张燕欣然接过书本,礼貌鞠躬道:“谢谢老师。”
赵老师摆摆手:“不用谢我,要谢就谢我们的岛主大人,他给了你们学习知识的机会。”
“谢谢岛主大人!”张燕再鞠躬。
赵老师莞尔,紧张了半天的张母也忍不住露出一个微笑。
开学的第一天,校长会在操场上发表演讲,首先就是欢迎一年级新生和送他们来的家长,这也是北望岛小学的传统了。
不过学生们住得由远有近,最近的就在校门口,远些的长庆屯、岁福屯需要走上四五公里的路才能到这儿,因此现在离“开学典礼”还有些时间,
办理完入学手续,张燕母子二人就在教室里安静地坐着,等到大约11点的时候,开学典礼正式开始,校长在全校师生的掌声中走上了讲台。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首先我代表学校全体教师欢迎新同学加入木槿小学这个大集体,接受人生路上的第二次启蒙...
新学期正式开学,我们全体师生要以崭新的面貌,饱满的热情,积极的态度,勤奋的工作,刻苦的学习,投入到新学期的工作、学习中去。我们全体学生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遵守日常行为规范,遵守学生守则,文明待人,尊敬老师,关心集体,爱护公物,做一个文明的小学生。下面我对我们全体学生在新学期里面的学习,提出以下三点要求...”
校长并没有喋喋不休,大致讲了几点,开学典礼便宣告结束,所有人可以去食堂享用一顿丰盛的午餐——我们要告诉家长,学校的伙食不但免费,而且不赖!
看着餐盘里大块的胡萝卜红烧肉、清蒸鲜鲑鱼、炒青菜以及大白米,张母面露惊疑,她没想到免费的居然还这么丰盛,不比自己家里的差,尤其是大米,这好东西只能靠进口,还有那份红烧肉就不应该出现在餐盘里,更别说每人还有额外的一碗海带豆腐汤了。
据说以后所有学生都要在学校用餐,以确保他们成长过程中的营养摄入均衡与充分。张母来自军人家庭,她家不缺吃穿,但显然不是所有的家庭都如此,至少那些“5年劳役”家里就不那么好过。
这样的场景发生在北望岛的各个大型定居点。
为了满足李大将军的私欲,北望岛政府今年在尚未有小学的所有“镇”一级的定居点新建了学校,并依实际情况给予两个屯同样的待遇。
截至开学当天,北望岛共有小学(暂时还是大木屋样式,之后会慢慢改为钢筋水泥楼房)9所,初中一所,吸纳学生总数达1978人,其中新学年入学的阿伊努学生427名。若不是李子园运来的流民年龄比例失衡,这一届的学生数绝对不会这么点儿。
原先李子园以为随着学生人数的增多,平摊之下用在每个学生头上的经费会减少,但事实给了他重重一棒。
由于马匹的缺乏,李子园不得不安排家离得远的孩子们住校。平白增加住宿开支不说,住校和走读生也不好厚此薄彼,干脆眼一闭牙一咬,都统一伙食好了。因此,哪怕一(星耀)周只上5天课,也足够让李子园压力山大。如若估算不差,今年的教育经费要暴涨到三万三千两有奇,政府财政是妥妥负担不起的,压力只能自己一个人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