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腾美洲
作者:麦浪中的守望者 | 分类:历史 | 字数:167.9万
本书由零点看书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373章 教育普及
朱君洛想要在华夏实行教育普及,进行大规模的扫除文盲。
可是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摆在了他的面前。
那就是老师,想要对全国八千多万人进行普及教育,所需要的老师数量也是一个十分庞大的数字。
现在到处都十分缺乏人才,更不用说招募几十上百万的老师了。
而且现在华夏大明即使招募了一批老师从事基础教育普及,这些人中间也存在着良莠不齐。
但是不管怎样,这件事都势在必行,朱君洛立即召集内阁成员,商讨如何部署这件事。
等各位内阁成员到了以后,朱君洛便立即将此事说了一遍。
在御前内阁会议上,朱君洛任命张煌言为教育部部长,张名振为民政部部长。
张煌言提出建议,可以先从各地选拔人才,然后统一进行培训,再将这些人派往各地。
虽然现在到处都急需人才,尤其是能够识文断字的人,但是除了被各个工厂和军队招募走的人以外,还有一部分人因为各种原因赋闲在家。
这其中有的是因为身体原因或者年龄原因,没有被选取进入工厂和军队。
也有一部分是因为眼高于顶,读了大半辈子的书,不愿意去工厂和军队,但是又没有通过考试,不能成为大明的官员。
将整理出来的各地人口名册拿出来看了以后,发现还有大量有知识能识字的人。
华夏这么多人口,即使只有百分之一的识字率,也是一个很庞大的数字。
朱君洛看着人口的名册,说道:
“既然如此,那我们就立即开始招募人员,先行培养出一批合格的老师,然后再一步步地扩展人员。”
“陛下所言极是,臣等立即安排。”
“教育是国家大事,你等务必要慎之又慎,即使进展慢一些,也要将选聘老师把好关,我们要的是能开民智的老师,而不是愚民的老师。”
张煌言和张名振点头称是,然后朱君洛又和几人一起商议了普及基础教育的一些细节事项。
很快,朱君洛的一项新的政令通告天下,从民间选出教化百姓的老师。
民间有很多识字的秀才和书生等,正在为没能考取官员一事而懊悔。
当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立即兴奋了起来。
华夏的很多读书人,受多年传统文化的影响,对吃皇粮情有独衷。
朱君洛这道政令,无疑又给了人们一次机会。
这次考试并没有等候多长时间。
发布政令后三天,便立即开始第一次招考。
而且每隔十天,便又有一次招考。
一批批预选的老师被招募到各地的府衙。
然后便开始了培训,这些预选的老师都是经过严格筛选,身家清白,没有任何不良记录。
除了学识方面,经过统一的考试,而且在品行方面也经过了初步的审查。
后续还会有各地的监察部会对其进行更深一步的考察,最终确定没有品行问题,才会让其成为正式的教育人员。
第一批全国招募了约六万名预选的老师,经过一个月的短期上岗前培训后,便会将这些人全部派往各地新建设的学校中任教。
这第一批预选的老师的学校,会先对没有成年的孩子们进行教育普及。
而朱君洛也向全国百姓宣告,所有大明子民只要年满六岁,不满十六岁,都可以进入官办的学校接受免费教育。
这些孩子的住宿全部由大明承担,学业优秀者还会得到各级奖学金。
奖学金制度也是朱君洛提出来的,朱君洛将奖学金分为五等。
最高等奖学金为朱君洛亲自授予,奖励给品学兼优,学习成绩特别优异,在全国性的竞赛中获得第一名的学生。
或者是在某一项学科中,有突出的贡献。
而最高等奖学金的奖金高达五百龙元。
这可是普通家庭好几年的收入。
而能得到这样的最高等奖学金,也就意味着这个学生是全国学子中的最优等学生,将来前途也会不可限量。
最低等的奖学金也有十龙元的奖金,已经是一个普通家庭一年生活所需了。
朱君洛的目的就是要将大明的所有子民都纳入到基础教育的范围中。
只有全民教育,才有可能将整个民族的素质提升起来。
除此之外,朱君洛的政令中,还宣布各地的官办学校中,还会在夜间学生下课后,开办夜校。
让所有想识字认字,学习知识的普通百姓都有机会去学到知识。
而这样的教育机会也同样是免费的。
在夜校进行授课的除了各个学校的老师以外,还有各地的行政官员、各个工厂的技术人员、甚至还有很多当地驻军中的军官。
这些人都是龙城全民教育的受益者,他们得知朱君洛想要在华夏也创办和龙城一样的免费全民教育普及夜校。
纷纷自告奋勇地请求能为国家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而朱君洛得知这些人的请求后,也是心中十分感动。
全部同意这些人的请求,并且让民政部划拨出一部分后勤保障经费,专门为这些志愿者提供各种支持。
而各地的百姓们也受到了这种氛围的影响,纷纷从家中搬出各种食物、桌椅板凳,为夜校提供支持。
这种大公无私的精神在全国范围内传播扩散开来,各地都掀起了一阵全民求学的热潮。
而在民间,很多避世不出的学者、学术大师泰斗们,原本早已经不问世事,躲在山野之中逃避世间纷争。
现在也受到了这种氛围的影响,纷纷出山,希望也能在有生之年,为国家为民族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甚至有很多白发苍苍的老者,也都来报名参加考试,希望能成为大明的教育者中的一员。
在被告知年事已高,不适合成为官办学校的老师后,则在民间自己开办启蒙教育,分文不取。
朱君洛对这种事情也心中感怀,只能让各地政府对这些老先生尽量照顾周到,给予他们一切所需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