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重整汉末

作者:鹿鸣东方 | 分类:历史 | 字数:75.4万

第51章 约之以礼(二)

书名:重整汉末 作者:鹿鸣东方 字数:2165 更新时间:2024-11-16 16:37:07

能够让孔融召集在一起的都是学有所成的名士,对于他们各自的观点都非常的坚持,在谁都说不过对方的时候,免不得会一番吹胡子瞪眼。要是把这些费力的时间成本和费命的人工成本都算上,那他们的工作压力还是挺重的。

今天正好赶上他们聚在一起讨论的日子。因此,只有孔融等少数几人听到下人禀报,迎面赶上刘辩匆忙迎接。

刘辩完全没有不爽,简单的交谈几句就表示想去旁听,随后就跟着他们返回商议的大厅。

进门之后,入眼就看到了,四个大字“约之以礼”,两边面对面的放着很多座位,每一边都有不少人坐着在进行争论,只不过他们目前的状态可不太儒雅。尤其是两边为首之人,都显得有些激动,其中一方刘辩一眼就认了出来,正是蔡邕。另一方是一个年龄和蔡邕相仿的文士,刘辩再细细一看,瞬间勾起了一些不太好的回忆,这不就是上一次他来孔府的时候,拎着他批评的人吗?

事后刘辩也是专门打听过,没想到还是在历史上留过名的人。此人名叫马日磾,虽然刘辩不记得这位干过什么,但隐约记得他与很多历史名人都同台出现过。

实际上,马日磾身份、名望可并不小。

马日磾,字翁叔 。扶风茂陵(今陕西省兴平市)人。东汉中后期大臣,经学大师马融之族孙 (一作族子 )。马融在当时虽然已经故去,但是门生故吏无数,加上马融天资聪慧,年轻时即继承马融学说,以才学入仕。因此很多人都很敬佩他,在名士圈子里地位很高。

熹平四年(175年),马日磾与光禄大夫杨赐、五官中郎将堂溪典、议郎蔡邕、张驯、韩说、太史令单飏等人上奏,指出经学典籍传习久远,讹谬的情况日趋严重,请求正订《六经》的文字。汉灵帝同意他们的建议,遂命杨赐等进行校勘,并将校正过的经籍刻于石碑,立在太学之外,作为经籍正本(即着名的《熹平石经》)。足以见得,他对先辈传承的态度之认真,对古籍考证之严谨。

众人见到刘辩与孔融等人一同进来,正准备行礼,刘辩却打断了他们的行为,说:“众位先生既然在此辩论,那我也不好耽误大家的工作。如此突兀的过来,也只是想要聆听教诲,旁听也是一种学习,众位先生就当我不存在就好。”

在场众人听了之后也不矫情,他们本就沉浸在他们的辩论中不想被打扰,刘辩的决定正合心意。

因为这次刘便抱着非常谦卑的心态过来,所以他没有丝毫的敷衍,确实是在认真旁听。听了一会儿刘辩也就清楚他们在讨论什么了。

这一次辩论,他们主要是针对,穿着的礼仪有了分歧。

对于婚丧嫁娶等事,礼记都有详细记载,修订起来根本不费事。但是平时社交穿着这些本来没有特别权威的记载,但是所有士族往往一同遵循着一些规律,很久之前有人总结了每个季节的服装样式,大多人也以此为依据着装。

经过商议,他们决定把这部分记录正式编入礼记。

蔡邕一方认为,北方寒冷,入秋之后的衣服过于单薄,如果按照记载上穿衣服很容易着凉。因此,建议把这一部分的要求修改一下。

而马日磾却认为祖宗之法,不可更改。一年四季穿着的衣服形式既然在多年前就已经确定下来了,能沿用至今就说明其合理,不能修改。

二人有一个绕不开的矛盾点就是:曾今的穿着最外层套着的长衫宽松并且材质轻盈,在秋季偶尔有小风一吹确实有一种飘逸之感,更能够体现人的身姿。蔡邕为了保暖提议把材质加厚并且很多漏风的地方都收束起来,自然不可能飘逸了。

双方在道理上讨论半天,最后总能绕回到美丑和冷暖的问题上,因此僵持不下。

明事理的人都能感受到蔡邕对人的关怀,但从支持者多寡上来看,支持马日磾的人更多。并非是他们昧着良心,主要是那个时代的文人,都非常在意外表。

曹操因为相貌有些黑,再加上五短身材被很多人鄙视,不少能人都因为这一点没有投奔他。然而,如曹操这般雄才大略的君主崛起之后也加入了以貌取人者的行列,活成了他最讨厌的人的样子。相貌丑陋的庞统被轻视,长相猥琐的张松被嫌弃,最终埋下了,三分天下的祸根。由此可见,仪容仪表在当时有多么被看重。

正因为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存在,很多人都不太支持蔡邕的提议,即使他们认可蔡邕的想法。

刘辩看清了情况之后,对于马日磾的观点也是颇为的不喜。

他虽然不反对以貌取人,毕竟认真打扮能够体现尊重,而且帅哥美女确实在交际的时候更让人产生好感。

但是刘辩真的不喜欢为了打扮而过度牺牲的观念。

大汉如今的医疗水平,一次感冒都有可能要了性命。也就是说,曾经记载的衣着礼仪放到如今的大汉,就是在变相的迫害人。

随着时间的推移,两方人各自引经据典,把能举的例子,能说的理由都说了一遍,却始终无法说服对方,内心也是非常的无奈。

马日磾率先想到了,在一旁吃瓜的刘辩。他十分清楚的记得,上一次自己教育刘辩的时候,留辫非常的乖巧,显然也是一个很守规矩的皇子(被班主任训过的兄弟们都知道这是装的),四舍五入就等于他支持古法。

于是,马日磾就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他要把这个皇子拉进讨论组。

只见马日磾说到:“殿下以为这件事情当如何分晓?其实我也挺认可伯喈兄的观点,但是我觉得并不能因此更改祖宗留下的规矩。我们在此争论,只是为了让错误更少一些。如今,局面谁也说服不了谁,正是需要集思广益的时候。也许事情就能够因为殿下的几句话迎刃而解,因此陛下畅所欲言就行。”

短短几句话就营造了开明的学术氛围,展现了前辈的气度,也暗示刘辩可以畅所欲言,不用顾忌他们长辈的面子(不要害怕得罪蔡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