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博物馆里当砖家
作者:我真的不是砖家 | 分类:都市 | 字数:78.9万
本书由零点看书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248章 老房保卫战开启了
第248章 老房保卫战开启了
回到博物馆里,翟丹见到了刘馆长和贺馆长,汇报了在工艺品厂的所见所闻。
“大丹你个臭小子!我都听说了:你大闹工艺品厂地块的拆迁工地,还带着百十口子保安耍威风,差点就闹成要打架。你这是要想学坏吗?”
贺馆长责备道。
“贺馆长,不是这么回事。是他们南山集团先带了几十口子人,硬要来强的,我是带季小丹去看望季师傅,顺道遇上这件事。我怕他们打起来,就雇来几十口子保安,维持现场秩序。”
刘馆长:“你那阵仗太大,现在全市都在风言风语的。”
翟丹:“我也怕人太多影响不好,所以让人撤了。结果第二天中午,他们又来突然袭击,还打破了我师父的头。”
刘馆长:“这我都听人说过了。打人的人被处理了。但是你也要引以为戒。这样发展下去,你离当坏蛋也不远了。”
翟丹:“我绝对不是坏人。和他们比,我讲理,他们不讲道理。”
说罢,翟丹递上一叠材料给两位馆长。
“这是什么东西?”贺馆长问。
“两位馆长,还是我来给你们一件一件讲解吧!”翟丹拿起最上面的一页材料。
“你最好长话短说,我们很忙的,时间有限。”贺馆长说道。
“放心,不会耽误你们太长时间。这第一份材料是对于工艺品厂古建筑保护的意见。我找了咱们馆里很多古建筑的专家。他们一致认为:原来的方案有很大问题。”
“第一,南山集团的方案破坏了文物原有的风格和构造,用一种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来代替,这种方式,属于破坏文物。”
翟丹将论据相关的法律条文,解释和案例材料都递给贺馆长。
两位馆长也都是专家,一下子就看出了问题。
“这是为了商业上的利益,考虑牺牲古建筑群的方案。”
刘馆长说道。
“这正是我第二点想要说的。在商业上,这种方式也无法成功。”
贺馆长评论道:“根据国内其他城市的经验,一般这种拆掉真文物,修建脱离风格的建筑,国内和国际的游客都不买帐。这样做的的结果,会被骂的很惨。”
翟丹又递上国内其他城市关于拆毁原文物建筑,修建风格不符合的仿文物建筑,被媒体骂上天的文章。
刘馆长:“小翟,这个不用给我们看,我和贺馆长都懂。我们从新闻媒体和现在得到的消息来看:这种方式,旅游和商业都没有取得成功的案例。国内失败的案例倒是屡见不鲜。
贺馆长:“文物讲究‘修旧如旧’,原来的一砖一瓦,斗拱楼檐,都要保持原貌。在国外发达国家,都是这么修的,这是原则。”
翟丹:“第三,修建文物和古建筑,需要相关的资质。据我所知,南山集团和魏氏集团,都没有这个资质。在实际工作中,如果有一点不注意,就会造成破坏性后果。”
“项目是他们合法合规拿到的,这后来的演变,真让人有点担忧。”
刘馆长态度凝重。
“不止是这些问题。南山集团自身还有更大的问题。”翟丹开始往更深一步说起。
贺馆长拿出一副眼镜,开始认真的看翟丹送来的材料。
“小翟,你继续说,我可以一边看材料一边听你说。”
“第四,就是南山集团这次这么热衷抢工艺品厂的权益,其实醉翁之意不在酒,是准备瞒天过海,趁机在这个地块边缘加盖大楼,把仿古建筑挡在最里面,连太阳光都见不到。以后就是想发展这里的旅游,位置变的这么偏僻,可能都没有人愿意进来了。”
翟丹又递上一份材料。
翟丹跟着博物馆经常做论文,很会用论点和论证材料。
贺馆长接过图纸,待看明白以后,气得一跺脚。
“表面一套,背后一套。他们果然是有备而来!”
老贺这人虽然在学术研究上作风霸道,但文物保护上却也是毫不手软的。
“博物馆有责任保护文物和古建筑。看样子要和他们争论一番了。”
贺馆长严肃地说。
刘馆长:“但是以我们的力量,可能改变不了什么。”
翟丹:“他们这个集团做事不老实,是实打实的奸滑,他们一定会出丑闻的。到时我们要有应对预案。”
刘馆长叹口气:“但是权益现在都在南山集团手里了。我们硬要中途叫停,比登天还难。你今天真是出了一个难题。”
翟丹:“但是他们要是出现什么丑闻,在新闻上造成什么不好的影响,上级有关单位是有权利回收权益的。”
“你今天来,就是为了说这些?”刘馆长有点警惕。
他怕翟丹背后搞什么小动作。
“我就是来提醒两位馆长一下。对于古建筑的保护,我们应该做点什么。”
说完,翟丹起身向两位馆长告辞。
刘馆长隐隐感觉到:这件事没那么简单,这件事没那么简单。
翟丹出门以后,刘馆长和何馆长面面相觑。
刘馆长:“事情有些棘手,却又都是我们分内该做的事。咱们下一步该怎么办?”
贺馆长:“还记得我们上次保市中心地下城遗址的事吗?”
刘馆长笑:“记得。怎么会忘呢?那是我们俩第一次非常默契的合作,而且最后打赢了这一仗。”
贺馆长情绪有点激动的说:“虽然我们俩平时工作上也有磕磕碰碰,但是共同的对手来了,我希望咱们还能像那次保护地下城遗址一样,相互密切合作,再保住一处古建筑。”
刘馆长:“我建议:这次分工照旧。你负责去找上级交涉,我负责和新闻媒体打交道。”
“行!听你的。”
贺馆长伸出手,刘馆长也伸出手,两只手握在了一起。
两个既是同事,又是竞争对手的人,这次又同心协力的合作了。
在办公室外的空地上,翟丹接到张斌的一个电话。
“喂,魏山上大学的学校查到了。你现在就在这个学校里,还找到了热心帮查学生名单的熟人,好,真是太好了——什么?这个学校里没有叫魏山的学生!”
翟丹也有点惊讶了。
他想了想,又说到道:“那你再查查,有没有叫魏明山的。”
只过了不到三分钟,张斌兴奋地说道:“电脑查到了!有这个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