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博物馆里当砖家
作者:我真的不是砖家 | 分类:都市 | 字数:78.9万
本书由零点看书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163章 传说中的贼大胆
第163章 传说中的贼大胆
“这是怎么回事?地震了?”
记者和摄影师被古墓里面突如其来的动静,惊得手足无措。
“没事,这里地质条件就这样。里面有地方的结构是泥质页岩,泥质页岩脆弱,就像是泥土一样,可能是有地方裂开松脱了。”
刘副馆长轻描淡写地说。
实际上,刘胜庸也不知道墓道里面发生了什么事,但他凭直觉,感觉事情不妙,所以就顺口编了个理由,以便让记者很信服地离开。
“这些事考古工作中太常见了,我得赶快去布置一下加固工作,咱们今天的采访暂时就到这里吧!再往里走,不安全的地方还有很多,二位还是等我们处理过后再进去。”
他是考古专家,在本地颇有声望,外人眼里,他就是权威。
刘胜庸虽然是在信口开河瞎扯,但表情上一脸的轻松和见惯不惊。
那满脸的镇静,无论说什么都看起来让人觉得信服。
“新闻界的朋友那边请,在工地外围的第一个帐篷内,有我们办公室陈主任给你们准备的各种文字材料。”
刘胜庸知道,提前准备好的文字材料和新闻通稿对记者有绝对的吸引力。
社会上许多新闻,就是原文照抄被采访对象提供的通稿,这样,可以省掉他们记者后期写稿工作。
脑子都不要动,没有记者会拒绝采访对象提供的文字材料和新闻通稿。
刘胜庸有意支开记者,做了个“请”的姿势,指了指极远处一个临时帐篷的方位。
傻子都知道,听人劝,吃饱饭。
采访组忙不迭地向外面奔去。
就在这时,一个看起来二十七八岁、戴着无框眼镜的文质彬彬年轻人,神色慌张地匆忙跑出来。
戴无框眼镜的年轻人径直奔到刘胜庸的身边,轻声急道:“主墓里出事了!”
然后又附上前来,一阵细声耳语。
听着听着,刘胜庸那遇上天崩地裂都轻松如常的脸,突然剧烈抽动,继而大惊失色。
身体一阵不受控制的颤抖。
刘胜庸尽量抑制自己强烈的情绪,目送采访组走远。
等视野里不见新闻媒体采访组,才用微微发抖的声音,命令这个年轻人立即去召集人。
把考古队的骨干都叫来开会。
说了一大堆名字,最后,他又问了一句:“‘贼大胆’现在在哪里?”
“他现在应该是和实习生们一起在考古工地外围吃饭。”
“去,把‘贼大胆’也找来!”
“贼大胆有什么资格参加专家组的会议?”
戴无框眼镜的年轻人新调来不久,不明白为什么专家会议要找一个没有资格参会的家伙。
“主墓里面如果真有一些可怕的东西,只有他才有可能顺利活着出来。”
刘胜庸说话的时候绷着脸。
“贼大胆怎么就行?”年轻人更糊涂了。
“考古队里只有他是探墓的最合适人选!”
强调完最后一句话时,刘胜庸也不多做解释,扭头向主墓口走去。
戴眼镜的年轻人僵在原地,看着刘胜庸的背影,一脸的大惑不解。
刘副馆长一向知人善用,这回会不会急的是犯糊涂了?
刘馆长口中提到的“贼大胆”,就是博物馆里的临时工翟丹。
在考古工地,“贼大胆”是绰号,因为叫的人多,翟丹的本名倒很少有人提起。
外界初次听到“贼大胆”这个似乎天不怕地不怕的名字,可能会以为他是个胆子很大的狠角色。
其实现实中,翟丹进博物馆工作之后,竭力表现出他是个胆子很小而且很安静的人。
翟丹一直自称他自己的胆子特小。
“贼大胆”不仅说自己胆子小,还自述:曾因为掉到过一个很深的地下黑洞里,而且被困了很久出不来,吓出了毛病。
从那之后,一遇上黑暗或比较封闭的环境,就有可能瑟瑟发抖地犯病。
老辈人评论说,他是被“吓破了胆”、“吓掉了魂”。
至于翟丹在那黑洞里都经历了什么?他是永远都不会说的。
连他自己都相信:他会把这个秘密带入坟墓!
他从涵洞出来以后,那两年的成长过程中,父母还带着他看过医生,诊断结论说:因为遭遇精神受到点刺激,患上了幽闭恐惧症。
好在翟丹掉进黑洞的经历,还产生了一个副作用。那就是:从那次恐怖经历以后,翟丹开窍了,两年高中,他跳级读了个自考大专。
有些知识老师都不知道的,不经意间,就会从贼大胆嘴里冒出来。
据翟丹自己平时偶尔半真半假地说,他上辈子是某个图书馆的管理员,没娶媳妇没买房,活到三十多岁都是单身屌丝。
其他没有什么特长,就是闲暇时看的书籍和资料多。
这辈子穿越回来重新投胎,是来补足上辈子遗憾的。
贼大胆在博物馆里,总是装出一副大大咧咧的模样。
一个胆小的人,之所以有“贼大胆”这个不沾边的外号,主要还是因为博物馆办公室里的老陈主任。
老陈主任是江苏徐州人,他们徐州人方言说话有个特点——平舌音和翘舌音不分。
徐州人喜欢把汉语拼音中的翘舌音“zh、ch、sh”发成平舌音“z、c、s”,比如:“城市”,徐州人喜欢说成“层似”;“狮子”,徐州人喜欢说成“撕子”。又比如说“翟”,徐州人念出来不仅声母变,连韵母也变了,读出来就成了“贼”。
据说徐州城南有一座小山,叫“翟山”。
那座山南坡有个村子,就叫翟山村。
村里勤劳善良的土着居民们面对外界,都面不改色心不跳地骄傲宣称:自己家住在——“贼山”。
和徐州人普遍身材高大粗犷不同,老陈主任是个小个子,个头比平常人还矮一点,只有一米六几。
可能是身高的原因,陈主任见到个子比他高的人,不管男女,喜欢“大张”“大李”“大乔”“大倩”地称呼别人。
翟丹姓翟,老陈主任称呼他时,觉得“大贼”“小贼”的,说出来都不好听。
又因为他名字里有个“丹”字,而且这小子身高在一米八以上,所以陈主任见面就叫他“大丹”。
博物馆里的人也都跟着陈主任的叫法称呼。
相处的久了,众人发现大丹虽然对人热心,但某些时候脾气容易犯愣。
在说话喜欢拐弯抹角的博物馆众多文人中,大丹言语过于直来直去,容易得罪人,久而久之,“大丹”在博物馆同事们嘴里读音发生变异,演变成了“大胆”。
再往后,馆里有人戏谑地模仿老陈主任“翟”“贼”不分的发音,说大丹姓“贼”。
传来传去,胆小的翟丹,在博物馆竟然慢慢落下一个极不相称的外号——“贼大胆”。
这个贼大胆,在东洲博物馆绝对是个人物。
进入考古队,只是他这股泥石流祸祸文博界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