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娱乐:与杨蜜胡戈组建公司

作者:狼烟本狼 | 分类:都市 | 字数:54.1万

第225章 人更三圣,世历三古

书名:娱乐:与杨蜜胡戈组建公司 作者:狼烟本狼 字数:2162 更新时间:2024-11-16 15:46:26

“乾元生万物,坤元载万物,元亨利贞!元者,万物之始;哼者,万物之和;利者,万物之长;贞者,万物之成。”

周文王推演天道作文辞,希望后世推易道以明人事,探寻其中的天地大道,我华夏先祖探寻天道相传可上溯至先祖伏羲。

在周文王出现之后,说到伏羲,下一个出现的自然就是他。

“我仰观象于天,日月交替,昼夜变换!俯观法于地,山岳耸立,江河奔流。”

日月依于天,万物附于地。

伏羲与其族人生于这天地间,头顶苍天,脚踏大地。

伏羲感知乾坤大道,于是一画开天地,画出大道至简,以此敬畏天地护佑族群。

“敬天、爱人,这是先贤留下的大道!”

其余人都在那念诵了起来。

在所有人都停下之后,李信开口说道:“人更三圣,世历三古……”

一部典籍,历经三位先贤,跨越三个时代。

相传上古伏羲,留天地之象,中文王演《易经》之道,近古孔子及弟子后学注《易经》而成《易传》,经传合一,终成《周易》。

而这就相当于引言一样,介绍今天的主题《周易》。

古圣先贤仰观天文俯察地理,在物换星移之间寻找乾坤变化,万物始终的规律。

推天道以明人事,一部《周易》囊括宇宙,以哲理性的总结和思考揭示出了先民对自然和谐相处的独特认知。

《周易》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的华夏元典。

可以说出土的帛书,已经盖棺定论的证明孔子是看过《易经》。

华夏传统六经和孔子都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

其中这里面的《易》也就是《易经》。

孔子在晚年确实对《易经》有着非常深刻的研究

有一个成语也是形容这孔子读《易经》的佳话,叫做“韦编三绝”。

韦编三绝这个记载见于《史记》,‘韦’就是用牛皮做的绳子,‘绝’就是段的意思,意思是说看书看的时间多了,那牛皮做的绳子都断裂了。

有这个就可以想到孔子晚年是多么频繁的看《易》这本书。

在论语中就有这样一句话:【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意思是说在给我几年时间,哪怕我是五十岁开始读《易》,人生也可以少犯不少错。

从之前的戏剧中可以得出,《周易》的形成是人更三圣,历经三古。

‘三圣’普遍认为就是伏羲、周文王、孔子,‘三古’就是三为圣人所在的时代,分别是上古、中古和近古。

伏羲在华夏历史中,既是一位神话人物,同时也出现在了我们的史书之中。

伏羲带领自己的族群在改造自然和顺应自然过程中,对自己不断从自然当中学习到的知识加以总结加以归纳,形成了我们《周易》当中最早的一些符号体系。

实际上代表华夏人在文字出现之前,对于世界的认知和理解。

文王拘而演周易。

相传《易经》诞生在商周之际,周文王因为贤名被商纣王忌惮,将周文王拘禁在了羑里长达七年,还杀死其子伯邑考。

在这样的绝境中,周文王没有放弃,而是潜心推演伏羲留下的天地大道,将自己对天下局势的分析加以其中,完成了《易经》。

到了春秋末年,孔子学《易》传《易》,其实是对《易经》思想体系进行了一次哲学的转化。

之所以说是转化,是因为孔子早年对这种占卜算卦是瞧不起的。

孔子之前就说过,没有智慧德行的人才会去占卜算卦,他看《易经》和别人是同途而殊归,走的好像是一条路,但是归去是不一样的。

孔子其实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得《易经》从更多的关注天象关注于人与自然的关系,变得开始关注人与人之间,人与内心之间的关系。

在教授弟子的过程当中,随着时代的发展,被他的后世弟子们,总结为大家现在看到的《易传》。

正是因为《易传》的出现,促使《周易》从占卜之书转为义理之学,从占卜巫术转化为探讨伦理教化功能。

《易传》其实代表着先秦时代华夏人哲学思维的最高境界,它站在人文的角度上,对此前的《易经》进行了一种提升性转化。

因此我们现在人如果仅仅从占卜算卦的角度去理解《易经》这是片面的,我们应该更全面的阅读《易经》,关注其中的哲学思想。

孔子春秋时期鲁国人。

孔子晚年回到了鲁国,在杏坛讲学。

之前观众席位上的灯光全部都熄灭,中央舞台亮了起来。

人们都是追逐光明的存在,哪里有光明自然是看向了哪里。

大家就看到一群古代人,行走在着。

最前面也是站着一人,似乎都是读书人。

在古代对于礼仪是非常看重的,特别是读书人,两方会面自然是先行礼。

“夫子今日杏坛讲学,诸位前来听学的弟子,有志于学否?”那人开口询问道。

而这人自然是孔子的弟子端木赐,字子贡。

面对与这样的询问,大家自然是异口同声的回答道:“有志于学!”

毕竟都来听课了,要是不愿意学,就不过来了。

那时候的交通可不便利,能来杏坛说不定都花费了几个时辰,甚至更久。

“汝等愿为君子否?”子贡再次发问。

“愿为君子!”

“好!随我入杏坛!”听到大家的回答,子贡还是很满意的,至少表面上大家都不愿意学,就是非常不错的。

随着子贡的话,又一帷幕打开,就看到孔子俯于桌案前看着书。

子贡带着大家向着孔子恭敬的走去,李信这时候也是跟在了众人的身后。

“拜见夫子!”大家齐齐向着孔子行礼。

在古代所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虽然有些夸张,但也从中看出对于师者长者的尊重。

孔子对于这些弟子,自然也是勉励一番。

“诸位既然入杏坛,当勉力为学,学为君子!”

对于孔子的话,大家自然是点头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