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凡农民
作者:岁月逃跑计划 | 分类:历史 | 字数:52.3万
本书由零点看书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131章 远方战事
接下来的日子,村民们都陶醉在丰收的喜悦当中,看着一批又一批的粮食存进仓库,他们的牙齿天天晒太阳。
唐平给部分工人放了假,这些工人因为家里人手少,要回去帮忙收割庄稼。
还有一部分人留下来继续建设村子,他们想着多挣点钱,这样一来工期也就慢了很多。
陈全拿到了唐平支付的第一次工钱,一共二十五两银子。
这是一笔巨款,短短的一个多月就挣到了比以前干一年还要多的收入。
他激动了好几天,在休息天的时候带着妻儿去了一趟镇上玩。
顺便给妻子买一些小首饰,胭脂水粉,衣服,给两个孩子买些玩具小吃等等。
以前一家人天天忙着小本生意,风吹日晒,一直都没能好好逛街。
陈全拿到钱的第一个心愿就是想陪陪家人好好逛一次街,心无杂念,全身心投入到这种家庭的幸福当中。
………………
世界很大,每个地方发生的事都不一样,也不是什么地方都是这么安宁和谐。
某处位处边境的郡城,城内熙熙攘攘,人潮拥挤,乍一看很热闹,像是很多人在逛街。
走近后才发现这些人并不是在逛街,而是在排队应征入伍。
秋收后多潘国蠢蠢欲动,小动作多了起来,前方边防吃紧。
守城官员得到上级命令,号召广大百姓踊跃报名参军,并对自愿参军的百姓提高待遇。
应征的百姓大多都是穷苦人家,因为地处边境,他们对于征兵的事并不陌生。
得知今年的待遇又提高了,不少人响应号召,自愿参军。
除了提高待遇,还会有不少守城的军士在城内做宣传,他们声音雄浑,慷慨激昂,把国破家亡的厉害关系说得让人热血沸腾,恨不得立刻冲向战场奋勇杀敌,保家卫国。
“下一位!”
一名文官模样的小官在用纸笔登记应征人员的信息。
“你叫什么名字?”小官员问道。
“张大胆。”应征的壮汉回答。
“是干什么的?家里有几口人,有无兄弟,为何当兵?”
“种地的,家里有十口人,有兄弟,因为当兵有不少钱拿,所以当兵。”
“行了,这是你的编号,保管好,拿着它去领衣服。”官员把一个木牌交给壮汉。
“下一位!”
随后一个一米七五左右,长相斯文英俊的中年男子站在官员面前。
官员同样问道:“叫什么名字?”
中年男子声音平和说道:“上官念杰。”
“之前是干什么的,家里有几口人,有无兄弟,为何当兵?”官员机械的重复着这些话。
“小民是木匠兼任私塾的教书先生,家里有五口人,并无兄弟,至于为何当兵,大敌当前,有热血的男儿都不会犹豫。”
官员眼睛一亮,认真的打量了一下眼前的中年男子,随后慢慢说道:“你不怕死吗?”
“回大人,怕死我就不会来了。”中年男子镇定自若的说道。
“好!是条汉子,不过你又是木匠又是教书先生,也算是大夏国的人才,何况你家里又无兄弟,我看你是不是再考虑一下?”
“考虑清楚了,当敌人杀过来的时候,不会过问你是木匠还是教书先生,保家卫国人人有责,我家里虽无兄弟,但有一子一女,哪怕埋骨边疆也无憾了。”
官员满意的点点头,不再说话,接着拿出一个不一样的木牌给中年男子,让他去军营报到。
此时,一处官员的府宅内。
“大人!我不明白!眼看大敌来犯,为什么把我给撤下来了?”
一名穿着铠甲的年轻将领着急说道,脸上都是不甘。
“这是上面的意思,我也只是奉命行事,再说了,撤到后方难道不好吗?前线有多危险不用我多说吧?稍不留神就会人头落地。”一名官员坐在宽大的椅子上,慢悠悠说道。
年轻的将领义正言辞说道:“我不理解,瞧瞧外面那些百姓,他们难道不怕死吗?为什么还要往前冲?这个时候指挥官却躲在后方,传出去真叫人心寒啊!”
“嘭!”
官员怒拍了一下桌子。
“大胆!李铜,你别不识好歹!这是军令!难道你想抗令吗?”
“小的不敢,小的斗胆问一句,这件事是不是跟我的家人有关?”年轻将领低头参拜。
“不该问的就别多问了,再说了,你也不必感到委屈,不过是把你从前线调到后方接手征兵的事,又不是叫你去当逃兵。为前线提供充足的兵源,也是打胜仗的关键呐!”
官员又一副慈眉善目,语重心长的样子,好言说道。
“是,大人,没什么事我先告退了。”
“嗯,去吧,李铜,你还年轻,以后有的是大把机会建功立业,征兵的事就交给你了,好好干。”
“小的明白,定不辱使命。”
年轻将领一脸愁闷的离开府宅,他名叫李铜,正是清水镇缘来酒楼的老板李鑫的三弟。
原本该上前线指挥作战的李铜突然被撤了下来,他刚开始并没有觉得不妥,直到他收到大哥的来信。
信中说家里的老父老母都很想他,得知他要上前线打仗很担心。
当大哥的不忍心让父母担心,便用一些门路打通关系,还请他不要责怪大哥自作主张。
“哎!”
李铜叹了一口气,现在他算是彻底明白了是怎么回事。
如果他是刚入伍不久的新兵,可能会因为这种事开心,但此时,他觉得是在为家乡蒙羞。
他入伍已经五年了,已经彻底习惯了军旅生活,他有很多出生入死的好战友。
但是每打一次仗就会少上几个,取而代之的是一批新的面孔,这次征兵结束后,不知道又会少了哪些人。
李铜知道家里人是为了自己好,只是,自己站的位置本该如此,怕死,就不当兵。
他一路回到营帐,这次应征的人数很多,他翻看了一下统计表,才短短一个上午,就招到了一千多名士兵,而且势头还有猛增的趋势。
正所谓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李铜此时无比惆怅。
他接着翻看另一个折子,上面记着的同样是应征士兵的名单。
不过这份名单上的人员有点不一样的地方,那就是他们大多都有一技之长。
这是大夏国征兵的一贯做法,因为民间异士何其多,打仗不单单是靠士兵勇猛拼杀。
能工巧匠,能人异士同样在战场上发挥重大的作用。
在大夏国的历史上,不止一次在征兵当中挖掘到大能,他们靠聪明才智,一次又一次创造奇迹,扭转了一个个战场的局面。
其中最着名的就是当今大夏国有着武王称号的大将军,他就是从征兵入伍开始,最后成为大夏国的守护神。
当年还有一个战王,两人联手把大夏国的边疆打造成铜墙铁壁,为千家万户的百姓保驾护航。
只可惜后来战王因为战败的事被贬,很少被人提起了。
正是因为有太多先例,所以征兵的时候,对有着一技之长的应征人员区分开来,区别对待。
他们不会被直接放到前线上拼杀,而是根据各自的技能为军队做贡献。
李铜看了一下这些人的名字,不算多,大概十来个,这些人有的是铁匠,木匠,石匠等等。
“咦?这人还是个教书先生。”李铜自言自语说道。
突然,他如同被电到了一样,打了个激灵,大声念道:“上官念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