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是我爹,豪横点怎么了?
作者:君子不扶墙 | 分类:历史 | 字数:47.3万
本书由零点看书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137章 献策
安南再起叛乱,当地原住民不满大明的统治,集结军队开始反抗。
当年,朱高爔跟随老丈人张辅,率领十多万大军,足足强攻了三天三夜,才打下安南城。
过后老爷子年年下旨,派遣军队,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设立安南都护府,加强对于边疆的控制。
如今,安南百姓得知老爷子病逝,再起异心反抗。
而且恰恰是这时候,大明又一位皇帝大行的节骨眼上。
国丧未行,新帝的登基大典也还没举行,朝廷事务繁忙,有些自顾不暇。
朱高爔凝望百官,出声询问,“安南反叛,诸公有何意见,说与陛下听!”
百官出声议论,都不敢在如此特殊的时期去发表意见。
倘若要打,如今朝局不稳,大军远赴安南,稍有不慎大明国内会出现乱子,到时无军可用,那就是毁灭性的打击。
历史上,晋朝的八王之乱就是教训。
反之,不打的话,大明丢失了对安南地区的控制,这种守不住祖宗基业的大罪,谁也担不起,也不愿意承担。
此时,默不作声是最好的选择,即便到时出了事,也怪不到自己身上。
奉天殿上,满堂寂静,看着想置身于事外的百官,朱高爔怒道:“诸位食君之禄,一遇到事,就只会沉默吗?!”
“陛下,王爷,老臣有话说!”
张辅站出身,打破沉默。历经永乐,洪熙,到如今的宣德朝,他已经是三朝老臣了。
再加上他是朱高爔的岳父,如今的张家名副其实的,成了大明第一显赫家族。
“国公请讲!”
张辅冲着龙椅之上的朱瞻基跪下,皱着眉头神色凝重,他沉声道:“臣侍奉两位先帝多年,与诸位饱读圣贤书的大人不同,分析不出天下大局,只会在战场冲锋。”
“张辅也心知,在读书人眼中,向来瞧不起似我这种打打杀杀的武夫。”
“但今日,我想问诸位大人一句…”张辅说到此处,语气顿住,缓缓扭头凝神看向百官,掷地有声的询问,“先帝新丧,少主临国,诸位读的圣贤书,难道有教你们沉默不语。”
“国家危乱,只会保全自身,不敢出声献策吗?!”
……
话音落下,百官沉默,有些面子薄的人更是涨红了脸。想要反驳,却又不知如何开口。
“陛下,臣有一策!”
突然,队伍的最后方,有一道身影走了出来,穿着红色的衣袍,但胸前并没有绣补,官职品阶不高,是群臣中最低的。
男人年纪不大,看起来比朱高爔还要小几岁,他神色庄严,出列跪在队伍的后方。
朱高爔远远看去,甚至连容貌都看不太清楚。
察觉到了叔叔的疑惑,朱瞻基出声解释,“四叔,那人看官服应该是翰林院编修!”
这官职是老爷子生前,专为编纂永乐大典设立的。
能进翰林院的,大多都是历年科举的前三甲,也就是状元,榜眼,探花。
“那你说说,有何计策!”朱高爔出声,静待这位才子能说出怎样一番话。
“安南叛乱,祖宗基业定是不能丢的,必须出兵平叛!”
朱高爔撇眉,他当会说些什么,原本他心中所想,也是要出兵。
“出兵可以,那你说说朝中的局势该如何稳固?”
男人再次出声,“朝廷担心的无非是各地藩王,谨防他们趁先帝新丧,心生二心,起兵叛乱,再现八王之乱的惨案。”
“可历经永乐一朝,太宗皇帝几番削弱兄弟手中的权柄。即便这些藩王联手,也不足为惧。”
“真正令朝廷担忧的,只有汉赵二王!”
朱高爔认可的点了点头,分析的很清晰,太祖的儿子,都被老爷子削弱了军权,几乎没有能力叛乱。
能反叛的只有二哥,三哥,“你继续说,倘若汉赵两王,真起兵又当如何?”
面对突如其来的问题,男人神色平静,他轻声道:“太宗子嗣,军权最大的藩王不就立于朝堂之上吗?”
听到这句话,朱高爔皱起眉头,这话里的意思有两重。
第一是明面上的,他朱高爔是几人中军权最大的。
第二层意思,他手握军权,明明是藩王,却立于朝堂上统领政务,而且还是皇帝的叔叔,即便他没有异心,也会遭人口舌。
读书人忠君爱国的心,这就表现出来了。
大殿中,百官噤声,不停打量着朱高爔的表情,敬佩男人的同时,也为他默哀,居然敢得罪这位活阎王。
他当王爷掌管锦衣卫时,就敢随意砍杀大臣,更何况如今大权在握。
龙椅之上,朱瞻基面色大变,他指着男人怒道:“好啊!你竟敢诋毁四叔,来人,将此人拖下去杖毙!”
此时此刻,大明天下,还有他这位没登基的皇帝,都需要仰仗辽王,更何况还是他亲近的四叔。
谁敢诋毁,那就只要死路一条!
殿外的甲士进来,拖着男人向外走去。
“慢!”
朱高爔举手,沉声制止,他又问道:“照你说的,本王得坐镇朝堂,那安南叛乱又该派谁去?”
甲士退出殿外,男人依旧低着头,态度恭敬,开口说出的话石破天惊,“平乱的事可交由汉王,赵王!”
朝廷明明防着二王,他却说要把军队给两人,岂不是自掘坟墓,误国误民。
这话瞬间令刚刚那些沉默的大臣炸开锅,纷纷出声反驳。
“不行,绝对不行,汉赵二王狼子野心,岂能交兵权给他们?”
“臣附议,给二王兵权,大明危矣!”
“臣请陛下三思!”
……
激烈的反驳声响彻大典,朱高爔却面露笑意,若有所思的问男人,“你怎么确定他们会去平叛?”
“因为有辽王在,二王会给您脸面!”
这一次,大殿再次陷入沉默,百官们细细品味,觉得由朱高爔出面,汉赵二王说不定真的愿意去平叛。
毕竟这兄弟三人,与跟太子不同,关系无比密切。
朱高爔认可的点了点头,从看到军报后,他心中就有了这样的想法。
可却没有提出来,因为身份敏感,不能提。
但这男人很聪明,说出了他心中所想,解决了不能开口的问题。
“你是谁,叫什么名字,抬起头本王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