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朱棣是我爹,豪横点怎么了?

作者:君子不扶墙 | 分类:历史 | 字数:47.3万

第41章 太原王氏

书名:朱棣是我爹,豪横点怎么了? 作者:君子不扶墙 字数:2160 更新时间:2024-11-16 14:25:52

又是一日后,纪纲急匆匆的来到辽王府。

“王爷,查清楚了,周武是个被收养的孤儿,收养他的人是黄子澄!”

正在品茶的朱高爔,听到这个名字,险些被水呛到。

他从椅子上起身,忍不住念叨着,“居然是黄子澄……”

只要稍微了解点明史,对这个名字都不会陌生。

黄子澄,齐泰,方孝孺,这三人绝对称得上是,史上最坑爹的三大重臣。

建文帝的削藩,就是由这三人出谋划策。历史上,别的帝王削藩,都是缓削,一个一个来。

可这三人,给建文帝出的主意,是一个月削三王。

就是这般离谱的操作,才会逼得老爷子奉天靖难。

不得不说,老爷子能称帝,这三人功不可没。

但朱棣一登基,便把三人全砍了,为了师出有名,奉天靖难打的是清君侧的口号,后来真打赢了,总要砍几个人来响应口号的。

黄子澄便是其中一个倒霉鬼。

稍稍思索片刻,朱高爔说出心中的疑惑,“周武一个厨子,没人下令,他是绝对不敢谋害皇后的,可黄子澄几年前便死了…”

一旁的纪纲闻言,也眉头紧皱,难道刚查到的线索,又要断?

“老纪,锦衣卫有黄子澄的名册吗?”

“有!”

纪纲点了点头,锦衣卫督察监视百官,久而久之,官员每日接触了谁,包括其家人,所有的人际关系,都会记录在册,方便皇帝查看。

黄子澄虽然不是永乐朝的官,但北镇抚司内,依旧有关于其的名册,还是太祖一朝留下的。

“走,去北镇抚司!”

二人走出王府,坐上骏马,朝着北镇抚司而去。

路上,朱高爔心中有股强烈的预感,真相似乎不远了。

来到北镇抚司,纪纲立马吩咐人去寻来黄子澄的名册。

朱高爔伸手接过,打开后定睛看去。

黄子澄,洪武十八年高中,任翰林学生,伴读东宫。

开篇是简单的介绍,朱高爔匆匆扫过,便去看其生平事迹,几乎可以说,在建文被立为皇太孙之前,这家伙在大明官场,就是个小透明,不足为道。

“看不出什么特殊啊!”朱高爔皱眉,他从这上面的记载,找不出任何有用的信息。

他接着往后翻,这一页记载的是其人际关系。

忽然,朱高爔的目光,停在了关于其妻子的记载上。

“王瑶,来自太原王氏一族!”他轻声念叨着,思绪飘远。

太原王氏,是个极其庞大的世家,其家族史辉煌至极。

两千年封建史,这个家族,在历代皇朝中,出过的皇后,宰相足足数百人。

单从这一句话,便能看出,这是怎样的世家大族。

在蓝星时,后人评论史书,经常会说一句,流水的皇朝,铁打的世家,这话不是调侃,而是真实存在的。

说的就是太原王氏这种家族。

“建文初年成婚,这样就对得上了!”朱高爔点了点头。

以黄子澄的地位,太原王氏根本不可能看得上,但建文称帝后,作为皇帝的股肱之臣,那就另当别论了。

“老纪,快,去把太原王氏的记载找出来!”

朱高爔神色兴奋,声音忍不住低吼,他觉得真相似乎马上就能揭晓了。

“诺!”纪纲被这急促的声音吓了一跳,带着锦衣卫亲自寻找名册。

没过多久,太原王氏的名册送了过来。

打开一看,朱高爔忽略那些关于家族的记载,直接翻到洪武年间,王氏家主那一页。

王金,洪武元年为官,直到二十五年被升任兵部尚书,永乐年间才赋闲在家。

继续翻看,是关于其人际关系的记载。

尚食官,太医官,都卫统领,内侍监…等等,一众人都是王金推荐入宫当差。

“对得上,一切都对上了!”朱高爔面露喜色,惊呼出声。

“王爷,什么对上了?”纪纲疑惑。

“尚食,太医,内侍,想给皇后悄无声息下毒,这三个职位缺一不可,而王金恰好都有人。”

闻言,纪纲出声提醒,“王爷,有没有可能是凑巧?”

毕竟事关太原王氏,总归要谨慎些。

“凑巧?”朱高爔目光闪烁,缓缓靠近纪纲,咧嘴一笑道:“老纪,你觉得一个会让下人,跟刺客接触的人,会是什么好东西?”

看着朱高爔递过来的名册,纪纲赶忙接过一看,关于王金的记载,上面有一句话。

永乐三年冬,王府管家以老乡的名义,宴请御厨周武!

瞬间,纪纲愣在了原地,缓过经后,他面色冷厉,“王金,好大的胆子!”

“王爷,咱们现在…要不要禀报陛下?”

太原王氏势大,纪纲觉得还是询问皇帝的意见,比较稳妥。

谁知,朱高爔面露笑意,轻轻挥了挥手,“抓人!”

“让北镇抚司的人都去!”

朱高爔如此吩咐,纪纲也不再多说什么,他赶忙去下令。

没一会,北镇抚司除了必须留下几人,以保持消息联络外,所有人都集结完毕。

足足三百多位身着飞鱼服,腰配绣春刀的锦衣卫站在北镇抚司外的街道上。

过路的行人,见到这一幕,纷纷绕路而行,唯恐避之不及,冲撞了锦衣卫。

朱高爔从北镇抚司出来,目光落在这三百人身上。

“诸位,今日本王要带你们做一件大事!”

“太原王氏都听过吧,今天要抓的是其族长。这次抓人后,锦衣卫的威名将彻底响彻大明。”

“百官将对你们畏之如虎,你们将会永远成为百官头顶上的一柄刀。”

“所以,这次去王府,本王不希望看见,有任何一条漏网之鱼。”

“阖府上下,连条狗都不能放过。诸位,可听明白了?”

朱高爔的声音铿锵有力,原本听到要抓王氏族长,有些人还心中发怵,但在这番话的渲染下,所有人心中激动。

他们知道,继太祖朝蓝玉案后,锦衣卫又一次的高光时刻要来了。

三百名锦衣卫,整齐划一的冲朱高爔山呼道:“遵王爷令…”

感受着权利的美妙感,朱高爔笑着吩咐道:“上马,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