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六零女人也能干基建
作者:原地等你 | 分类:现言 | 字数:30.9万
本书由零点看书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137章 密度泛函理论
这事情推断起来复杂,但布置起来还真不复杂,
因为,天时地利人和,三项条件同时具备——
天时,是桥面实验室研制了一种轻集料混凝土,指挥部打算召集各方专家前来论证,童教授被特意列在了被邀名单中。
人和,是南市军区某部和大桥指挥部联手,上下各方协力同心、同仇敌忾,听取了麻苏月和关豫的报告后,
嗷的一声开始了布置,手法之娴熟、手段之凌厉、安排之周密、人员之到位,每一环都无懈可击,真不愧是从战火硝烟和敌后斗争中历练出来的队伍。
地利,是麻苏月借此机会开始了她的“报复”行动——
悄默默地,又很突兀地,将密度泛函理论几个字落到了纸上。
密度泛函理论啊,一个神奇的,建立在计算基础上的,拿到了某化学奖的,被称为本世纪物理学十大发现之一的物理学理论,
一个前景和功用硕大无朋,发现或完善其应用的人,用一个名垂千古来形容都不为过的理论,
就这么突然地被她拿出来了。
关键这个理论,几个月后就会被某物理学家提出,麻苏月这么做,其实等于生生地截了人家的胡,
就有点,不道德……
她一边祈祷自己不遭天谴,一边暗自嘀咕:反正你提出概念后,很多年之内都没能将它应用于实践,最后还是借了人家化学家的光,拿了个化学奖,成了物理人的“遗憾”,
我知道它的算法,知道它的应用,且我不求名、不求利,只想提前将它拿出来造福于人类,
应该、可能是不会被雷劈的吧?
一番没大有什么诚意的心理建设做完,她继续落笔,从概念写到理论,从理论写到公式和方程式……
关豫接过,看了一遍又看一遍都没看懂,没看懂也不耽误他诊断麻苏月的意图,
“一箭三雕?”他问。
麻苏月回嘴:“明明是一举三得!”
“一得”自然是为钓鱼,挤出脓疮,肃清环境;
“二得”是为报仇,报被封锁、被扼脖子、被泄露技术的仇;
“三得”当然是为了促进国内科学技术的进步,
没错,她是打算给当下形势注射一支强心剂,打一个翻身仗,这从头到脚被人欺负的感觉,太他妈憋屈了!
心有灵犀的夫妻,这样的话自然是不用说的,
不说也觉感宕:
这傻媳妇,是被刺激的从狐狸精变身成孙猴子了吧?
还是个看师傅被人觊觎,而将三根救命毫毛一同甩出去的孙猴子,叫天天就应,叫地地就灵。
关豫只觉一股热意从胸腔喷薄而出,过鼻腔,至眼眶,酸、满、胀,
习惯了将情绪内敛的人,自然怕被媳妇看见,他四指扣腮地掩了口鼻,偏头去看被搁在桌角的那盆仙人掌,
仙人掌换成他养后,长得疯狂,身躯丰盈了不说,顶端还绽出了一朵黄嫩嫩的娇花,仙子一般,纤裳玉立、冶容清润,
他总觉得这仙人掌就是他家媳妇,能将一缕柔情昵书房,也能持一柄碧剑啸云天,
怎么爱都不够……
然,足下踩的,却始终是粗糙的砂砾土壤,和粗陋的灰色陶盆,
感宕更心疼……
将情绪管理好了,关豫回头俯身到她头顶,看她继续落笔写这个理论的应用:
预测新型材料的电子结构和磁性,比如半导体材料,这是制造电子设备和通讯设备必备的材料;
研究催化剂表面的反应机理和活性,为研制新型催化剂提供指导;
研究生物蛋白分子,为药品设计提供指导;
研究固体材料,为材料设计提供基础数据;
模拟量子计算,为研究量子计算机提供指导……
“孙猴子成佛了!”关豫在心里慨叹。
“能不能赶上一百个双壁钢壳沉井?”麻苏月搁下笔,仰头同他对视,又问:“是不是个诱人的大鱼饵?”
“鱼雷——”关豫一语中的,
还是重量级、超能力的鱼雷,一下子投出去,非把太平洋给炸个窟窿不可,
还钓鱼?鲸鱼都能被你炸上天!
麻苏月哈哈傻笑,“我又不傻,”
她说着,将其中的三张纸揉成团,放到关豫手里说:“烧掉吧——”
涓涓细流才好被吸收嘛,只一个理论概念和公式定理,就够那两个小老头琢磨半年了,
应用部分,且走且言,必要时点拨几句就够了,
她只懂框架,具体的,需要专业的人去专业地开发。
咱们的民族,可是有一大群极富模仿力和创造力的人呐,
行动快了,说不好就能赶在某国某些人前头,书写出个神话故事来,
一步快,就可以步步快,再加上被别人屏蔽消息的时间,咱们就领先了“常规”不知道几多年哦,
可以于应用领域走到别人前头,是毋庸置疑的了!
展望一下就觉得爽,解气!
两张纸递到朱、何两人跟前,两个小老头差点没激动出心脏病来,感觉比天上落了一火车的馅饼都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这种用电子密度取代波函数的构想,等于为量子力学揭开了全新的一页啊,又等于在电子结构计算领域插下了一根定海神针,且能应用于材料、分子和工程等多领域,光前景可以写满几间屋子,
得此,我国的多项科学可以一步跨过去好几年了!
得此,他们宁可折寿十年!
然,待听过麻苏月的一番解释后,他们的激动就转成了嫌弃,
因为,麻苏月说:“我只是觉得这能成为一种新的计算方法,能简化计算量,能节省试验费用,省时省力还省钱——”
两个小老头不具备关豫那能吃透人心的本事,无奈相视了叹息,叹息麻苏月又懒又没出息:一天到晚,只知道把心思用在如何精简计算量上!
突然又觉得,只要给她安排的活多,逼她逼得紧,她就能多动动脑筋,
比如这次,不管怎么说,她都把脑筋从数学上往物理学上延伸了一把,可喜可贺。
于是,这两个小老头,在以后的很多年里,都默默地对麻苏月进行着“上发条”行动。
----------------
当然,这且是后话,
先看这头——
麻苏月把“鱼雷”扔完就跑了,跑去了江对岸,连续五天都勤勤谨谨地跟在吴敏铎后面,搞得对方还以为关豫欺负他徒弟了,
实际上呢?
实际上是两个小老头变卦了!
不同意把这个拿出去冒险了!
还让麻苏月再另外出主意!
出什么主意哦?我又不是能实现丰产的大南瓜!
便是能,我也不能接二连三地,结一个瓜,再结一个瓜吧?
郝笃修跑来关家“汇报战况”,
彼时,麻苏月正和宁宁蹲在院子里择荠菜,这个时节的荠菜,不少都开出了黄绿色的小花,长出了小倒三角形的角果,所谓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野荠花,说的就是这个,
南市有民谣:三月三,荠菜花儿赛牡丹;
又有风俗:三月三,荠菜花煮鸡蛋。
说用荠菜花煮出来的鸡蛋能治痢疾、能防头痛,
老太太觉得她家儿子儿媳、女儿女婿平日里都是用脑过度的人,容易头痛,所以狠狠心拿出了二十个鸡蛋让煮成荠菜鸡蛋,
麻苏月不知道荠菜花煮出来的鸡蛋,是不是真有防头痛的功效,
但觉得老太太大方又可爱:二十个鸡蛋诶,全家八口人,再加上编外人员吴敏铎和郝笃修,一人能分两个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