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六零女人也能干基建
作者:原地等你 | 分类:现言 | 字数:30.9万
本书由零点看书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103章 第二次论证会
“楠楠——”童教授拖长了音调叹气,语调里包裹了无奈无力,还有点让人难以琢磨的味道,“那不过是别人帮你介绍的,你不乐意,直接拒绝了就是——”
“别人介绍?是,是别人介绍!但别人介绍的,为什么都是你认为的有才能的人?您是想让我嫁给一个人,还是想让我嫁给学问?”
“楠楠!”
“爸爸,您让我说完,让我说完不行吗?
我就想问一句,这是谁规定的,谁规定了我死了丈夫就不能再追求幸福?
当年,因为你的劝诫,我放弃,我改主意,那是因为你是我父亲!
现在,难道我还要因为一个不相干的孤女,再改主意吗?”
童教授起身,想安慰女儿,伸出去的手又于半途中垂下,无力之感从脚底心蔓延至头顶,嘴角翕动半天,只叫出一声:楠楠。
这是他唯一的女儿,从小视作珍宝的女儿,聪明骄傲的女儿,偏偏在个人生活上不幸,他不忍心、不舍得。
当年……
全国上下一片澎湃,澎湃之中是一片鹤唳,他们这些曾在旧政府的职能部门任过职的人,更是被调查了一轮又一轮.身份使然,他怎么可能允许女儿,对一个开国将军的儿子吐露芳心?一个不好,就是万劫不复啊!
现在……
童教授适时止住自己的思绪,手扶向了眼镜,但未像平时伏案工作时那般捏住眼镜腿抬头,他闭了眼,似是怕某种情绪不小心流淌出来。
童雅楠继续哭,从无声流泪,到低声啜泣,“关豫和光林是好友,和我是同学,我们有情感基础,他了解我,我也了解他,我们有共同的志趣爱好,
他跟我在一起,比跟那个学生在一起合适,
那个麻苏月不过就是比我年轻几岁,容貌上占了优势,
她那所谓的天分,也只是在计算统计上,桥梁设计方面她和关豫没有一点共同语言,
爸,您支持我一次不行吗?
就这一次,
爸——”
童雅楠抓住她父亲的臂膀,两眼含泪,热切地恳求。
童教授想说不行,可他心疼,觉得女儿的泪就是他的血,心头的血,这血淌出来就凉了,入骨的凉,
他闭了眼沉默,良久后叹息一声,未置可否,回了里屋,只在掩门的一刻,眼底的意味不明。
这场谈话,除了他们父女二人,无人知晓。
把车送还到大桥指挥部,再骑了自行车到家时,已经是夜里快十一点了,
不知道是因为夜风太凉,还是因为这一天找事儿找的太狠,遭了报应,麻苏月真切地体会了一把经期综合症的不适:
不仅腰酸腿胀肚子疼,头也跟着疼!
受不了满头满身的油烟味和辣椒味儿,她硬着头皮、捂着肚子,嘁哩喀喳一通洗头洗澡加烫脚,快速钻进被窝装睡,却还是没能逃过一大碗万能老姜红糖水的袭击。
关豫个狠心的,不知道剁了多少老姜、挖了几勺红糖,又祸害了多少干柴火,
反正一碗万能水,被他煮的又辣又甜又烫!
然后,他把那干不完的工作和加不完的班放下,靠坐到了麻苏月床头,看着她睡,无他,这狐狸精不是敲头就是捂肚子,不放心。
麻苏月将人拖过来抱住,哼哼唧唧开始抱怨:
抱怨关豫有这么个同学、抱怨童教授生了这么个女儿、抱怨韩光林娶了这么个媳妇;
抱怨童雅楠个祸害,害她头疼肚子疼;
抱怨自己报复人不成,害人害己,偷鸡不成蚀把米……
关豫一声声哄人,哄完了,想跟她说说,今天饭桌上老爷子跟何教授商量的他们的婚事的事,还没找到插嘴的机会,这狐狸精就昏昏沉沉睡了过去……
三个小时后,他庆幸自己没坚持原则,搂了人睡觉,因为这傻狐狸精发烧了,
浑身滚烫不说,脸也红彤彤一团,整个从白狐烧成了红狐。
被逼着将一粒名曰“安乃近”的大白药片子吞下,麻苏月在迷糊中万分后悔自己耍赖皮邀关豫同眠,
若非如此,她就可以吞一粒布洛芬了呀,
这可好,安乃近,副作用大的吓死人,兽用时都要斟酌斟酌的药,被她吞进了肚子里,
这倒还罢了,十片八片的死不了人,
她厌恶的是,这药片子的可稀释性太强,且既没有糖衣又没有薄膜衣,
偏偏药片子调皮,路过喉管时还极深情地扶了一把墙,留了点沫沫在上头,苦得她刚刚还鼻塞流眼泪的症状直接起飞。
常年不生病的人,一病起来还真够受的,这场重感冒持续了整整一个周,偷偷服用了好几次布洛芬,都没抗住反复发烧。
关豫觉得她这是累出来的:
先是一个周的学前思想教育,精神累;
再是一个月的高强度兵训,身体累;
接着又是一个多月的高负荷脑力劳动,白天上课学习,晚上加班熬夜计算统计,脑子累,
三项叠加,想不生病都难!
关伯母则坚持认为那都不是根本原因,最根本的原因就一条:被童雅楠气的!好几次,她都要去找人家爹讨说法。
只奇怪的是,童教授在南市停留了不过三日就走了,走时只跟指挥部的几位领导告了别,没让人送,
大桥事务繁忙,也没人关注那父女俩的动态。
麻苏月病好了,有关新型沉井技术的第二次讨论会也开始了,
与上次的吹风会不同,这次算是一场扩大会议,需要详细讲解,七组所有骨干成员,在其组长带领下,要分角度、分专业地,对方案进行全面阐述,
其内容涉及到:技术原理,工序流程,冶铁焊接,几何理论,物理结构,水文条件,潜水作业,渡船接驳等。
麻苏月也参加了,
真切地体会了一把,这艰苦年代的建设者们,有条件要上,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奋斗精神。
没有大会议室更没有多功能厅,甚至帐篷的大小,都不足以坐下这如此多的专家学者、工程师及施工技术负责人,
总工便带着大伙儿,在几个帐篷围拢起来的空地上开会,与会人员或独自拎一个马扎,或几人挤一个条凳,或者干脆席地而坐,
再将笔记本放到膝上,或前面之人的肩背上,
风来,裹挟着江水的冷意和湿气,不少人的眼镜片上都起了雾,
资料肯定是没条件多份打印的,听众们只能边听边对着板书抄,
习惯了用自来水笔的人,要时不常地将笔尖放到嘴里哈口气,或者干脆放到唇边润一润,不长时间下来,不少人的嘴巴都成蓝黑色的了,
当然,习惯了用铅笔的人也要哈气,不是石墨凝冻,是手指被冻得僵直了。
讲解人员用的道具,是一把粉笔,和一块足有六个平方的黑漆大木板,黑板以树干做依靠,再用两两交叉的四条腿做支撑,
怕后面的人看不到,便架的稍微高了一点,
这样一来,板书的人就够不到了,
够不到,就站到椅子上,讲得投入了,就忘了脚下的椅子,一个小时里能从上头掉下来好几次。
想起后世的小学生竞选个班长,都可以做一份PPT的事,麻苏月心下触动、潸然,对这些建设者们的崇敬之意愈发绵绵。
她也从那几把椅子上掉下来了两次,收获了几声善意的笑,她也笑,爬起来,站上去,接着讲,
这是关系到新方案能否应用到实际的急事,也是关系到能否规避险情的要事,更是为大国基建积攒经验和为国家节约资本的大事,
她没有藏着掖着,更没有装傻充愣,当然也是仗着有何教授从旁助阵、指教,
现场将关组长的图纸和文字,转化成直观的数据和曲线,
板书出,惊叹声起,
指挥部里过半数的人,都夸关组长帮大桥局拐了个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