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盛世之天降太白
作者:酒道一杯 | 分类:历史 | 字数:84.6万
本书由零点看书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125章 墨家发力
长安城北面渭河南岸。
李承乾正在听段纶汇报渭河大桥的建设情况,李泰和李治也旁边听着。
玉太白在学院带的第一批学生也都在一旁观摩,由尉迟宝琪带队。
工部的所有官员基本都在此,房玄龄,杜如晦和长孙无忌都在,就连李靖都来维持秩序了。
可见朝廷对这座桥还是很重视的。
如今所有的拱门都建设好了,工人们正在打扫卫生,准备把一条条粗大的路基运上去。
午时,一支军队护送着一辆华贵的马车行至。
李承乾等皇子和房玄龄等官员赶忙上前迎接。
李世民,长孙皇后,玉太白和长乐公主相继下车。
众人行礼迎接。
“儿臣见过父皇、母后!”
“臣等见过陛下、皇后娘娘!”
“众卿免礼!”李二点头,问段纶道,“都准备妥当了吧?”
“已经准备妥当,随时可以进行。”
李二下令:“那便开始!”
当初玉太白把建设桥墩的问题解决后,众人不清楚玉太白打算如何铺设桥面,以为也是按照建房子那样浇灌钢筋水泥。
但桥墩之间的距离就有十几米宽,距离太长,根本没法直接铺设,主要还是下方支撑不均匀,会导致两个桥墩中间的部分会下塌。
所以玉太白又想了新的主意。
今天李二他们也是来看玉太白怎么铺桥面的,虽然知道了方案,但还是忍不住来观看。
随着李二下令,众人便开始忙活。
只见路面上有数条长达半百米长的路基,每条路基都有一米半宽。
这些路基非常平直,都是由钢筋水泥和碎石铸成,每条路基下都有数百组轮子支架撑着。
玉太白的方案是用这些轮子将路基慢慢从河岸推到桥墩,保证五分之二的长度能够得到桥墩,然后再把这边顶高,再慢慢卸下轮子。
这样就能保证轮子能轻松卸下。
至于如何将这么重的路基用绳索抬起来,这个问题就由墨家的大佬主要负责。
墨家的张老做了一个很大的石头架子,上边装了不少滑轮,绳索都通过这些滑轮。
然后用大型号的蒸汽机作为牵引,带动多组齿轮,最后带动一个巨大的转轮拉动绳索。
最牛的是发动机明明转得很快,但那个巨大的转轮却转得很慢。
齿轮当真是被墨家玩明白了。
当路基送过去够到第一个桥墩中间时,在桥墩上的人配合示意,这边就开始停止推进。
推进的工具也是墨家的人牵头设计的,也用了蒸汽机,推进的速度很慢,离谱的是张老他们似乎做出了能够倒挡的装置。
玉太白都感到震惊,这个倒挡他是不不知道的。
张老,周老和段纶在指挥流程,玉太白基本没插话,当初他提出了怎么把路基运过去后,怎么卸掉轮子张老当场就想出来了。
倒也不是长老他们想不到用轮子推动的办法,只不过从来面见过这样的建造方式,古代哪有先把路基给再出来,再移动路基的。
玉太白提出的想法在他们看来,算是个小聪明,不过也蕴含大智慧。
当第一根路基成功装好后,李世民和房玄龄等人对墨家的这帮工匠又高看了一些。
这帮人虽然庆幸古怪,但本事却是实打实地强,工部的工匠都有所不及。
第一根路基装好后,玉太白就询问张老,道:“张老,那个变速箱做出来了?”
蒸汽机车造出来后,玉太白只开过几次,主要是那玩意没劲儿,第一没有变速箱,第二也没有刹车,只能让人给蒸汽机泄压。
所以玉太白宁愿在宫里骑唐行车,都不愿意开那蒸汽机车。
如果变速箱出来,那情况就不同了,有墨家这帮人在,造出有方向转盘的车都不是不可能。
张老道:“还没,老朽有了一番头绪,不过应该快了。
那变速箱配合蒸汽机车,可以节省人力,蒸汽机车可控性也会增强很多,老朽肯定会做出来的。”
“张老厉害,小子我是想不出来的!”玉太白是打心底佩服。
张老谦逊道:“您就别折煞老朽了,那蒸汽机老朽是想不出来的,那时钟的妙处也不想出来,若没您的点醒,老朽也作出不这些东西。”
张老又道:“对了,那个时钟的瑕疵老朽已经全部改好了,现在把时间往前调也没问题了,其中一台已经送往您的新宅子了,小周会去修改您宅子里的另一个时钟。”
玉太白大喜,道:“小子谢过张老,如此那时钟明日就登报,公告天下。”
张老道:“老夫还得谢您,这时钟可比造桥和做变速箱意义重大多了,您还愿意对外称那时钟是老朽等人所做,老朽已经占了天大便宜。”
“没您小子也做不出来啊!”玉太白倒是有自知之明。
张老却摇头道:“非也非也,工匠虽有本事,却需要好的思想和需求引导,否则很难造出好的东西,特别是像时钟这样震古烁今之物。
老朽只是占了个先机,公输家的人应该也可以做得出来。”
摆钟确实有震古烁今之意,肯定会名垂青史。
一听到公输家,玉太白本能的想到两家的恩怨:“墨家和公输家真的有仇吗?”
张老叹息道:“两家都没落了,哪还有那么多仇怨!”
玉太白也没再多问。
这两家当年在某个国家斗个天翻地覆,搞得很多国家都不敢用这两家的人,墨家和公输家被打压得厉害。
几百年过去,两家的香火都快断了。
最离谱的是如今墨家鲁班的后人的本事都还不如张老。
当初周老也是因为要成家立业,要赚钱养家,才出来工作的,墨家都快养不起门徒了。
两家的窘境可想而知。
说着说着,第二根路基也准备好了,又开始运上去。
当第一个桥墩上都铺好路基后,工匠们开始切割桥外长出来的部分。
李二和皇子、官员们人则踏上铺设好的路基,观看那奔流不止的渭水。
这桥很平,很厚,很扎实。
对比上游数十米处的咸阳桥,这座桥气派多了,也扎实多了。
李二和几个重臣感触良多,聊了很久,聊到了道路运输,聊到了打仗,聊到了若是大唐天下的大河都有这样的大桥,那又是个怎样的盛事!
李承乾和李泰在一旁认真聆听,时不时点头。
如今李泰已经不用去就藩了,留下来开始学习一些政务,还让李承乾带他。
李泰如今也不闹了,他只想弄个好名声,以后五六十岁估计也没精力争皇位了。
李治则对这些不感兴趣,更感兴趣的还是工匠怎么切割路基。
墨家的张老有发力了,也不知他从哪里搞来的磨砂,做成圆盘,用小个一些的蒸汽机带动发力,切割路基非常轻松,不过也要消耗几个小时。
玉太白的学生们也都对此非常感兴趣,都过来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