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一统寰宇
作者:是一位渺小的尘埃落地 | 分类:历史 | 字数:63.5万
本书由零点看书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30章 东印度公司的阴谋
在印度的历史中,他们都躲不开一个公司的名字,而在中国的历史中,这个名字萦绕在中国百姓的耳中长达十八年之久。这个公司就是在十九世纪臭名昭着的——东印度公司了。这个公司是从何而来的,为什么说中国人民深受其害,这个就得上溯至1600年12月31日获得了英格兰女王的准许,在印度殖民地上建立起了东印度公司,而且关于印度的最后一个王朝就是莫卧儿王朝,被英国人用了四百人的部队不耗一枪一弹就占了下来,而东印度公司干的事情可谓是伤天害理:早在1620年该公司就声称对南非桌山一带有拥有权。后来它占领和统治了圣赫勒拿岛;又参与占领和建设香港和新加坡;以及雇佣威廉·基德对付海盗;另外,公司在印度引入和种植茶。公司历史上其它值得注意的事件包括:将拿破仑关押在圣赫勒拿岛上、伊利胡·耶鲁靠东印度公司发财,而其贸易在英国美洲殖民地则导致了波士顿倾茶事件。东印度公司的船坞为圣彼得堡提供了一个原型。从此英国在世界上的地位牢牢的稳固下来,在维多利亚时期达到了顶峰,自诩为“日不落帝国”。这个公司在英国本土也有一个,所以他们就打算开始煽动中国的民族分裂者开始分裂这个国家,煽动乌思藏人独立,又伙同沙俄打算让新疆独立,又让沙俄去外东北去煽动东北各民族以及乌里雅苏台的民族独立。彻底分裂中国。
在英国伦敦的一处豪华的地界上,人来人往,车来车往。外表装饰的金碧辉煌,用的是白瓷砖贴的,地板用的是大理石,墙壁用的欧式古典的花岗岩石材,并且房顶又融入了伊斯兰教的清真寺的风格构成了罪恶的东印度公司总部,埃伦巴勒伯爵就开始进入到了东印度公司的总部大厦中与自己的同僚商议该如何使清朝国内爆发一次大规模的叛乱来以此为战争借口攻击清国,借此机会来一雪前耻,不仅这样他们还拉拢了法国的拿破仑三世打算进行联合,进攻中国。来以此扩大自己的侵略野心,对此英国的维多利亚女王和拿破仑三世均有这个想法,所以就允许两国之间进行商讨如何使中国陷入大规模叛乱。
在豪华的白金汉宫中,拿破仑三世与维多利亚女王进行了会晤。拿破仑三世一身戎装,手提皇帝指挥刀,头戴高帽,且具有法国特色。而维多利亚女王则是戴着一顶镶嵌着数枚珍珠的皇冠,彼时的维多利亚女王还是一位年轻的女子,但就是这位女子撑起了英国整整八十二年的的荣光。维多利亚女王开门见山的说:“我大英帝国的东印度公司打算让中国陷入大规模的叛乱,不知法国三世陛下有什么好的办法。”拿破仑三世说道:“我法兰西帝国与大英帝国源远流长,打过百年战争,所以我们还是亲切的战友和姻亲同盟。对于这个问题,本王的策略是让清国发生旱灾和洪灾,使其国家经济崩陷,随后加紧使其各个省份出现裂缝,最后使它们各自为营,扶持他们为傀儡,更好的统治这片古老的土地。”维多利亚女王认为这是个好的办法,但是她权衡利弊,希望把俄罗斯沙皇帝国的亚历山大二世也拉进战争中,因为她听闻俄国最近刚与清国签订了条约,还憋着一股气,所以他们用这个为契机,使得清国受到三面包夹,内有叛乱,外有敌患。所以他们会很快投降的。拿破仑三世不得不赞叹这位运筹帷幄的英国女王,连他都甘拜下风,更别说自己的叔叔拿破仑一世了。
当两位帝王的对话通过纸张发到了俄国的圣彼得堡中,亚历山大二世十分激动,因为虽然他打不过清国,但有了这两个老牌的欧洲国家做依靠,他害怕什么呢,他做梦都想要进攻中国,打败中国获得肥美的土地和资源,跟太平洋的小国东瀛有过之而无不及。所以他欣然同意加入这场特别远征行动。随后经过了数天的军盟会谈,他们决定签署《英法俄三国联盟》条约,以针对中国打败中国为目的所签下的这个和约。
东印度公司听到了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之后,埃伦巴勒伯爵开始精心的筹划,开始对中国的一寸一寸土地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和观察,打算为三国联军开辟一条厉害的进攻路线,埃伦巴勒伯爵的打算是大批量引进罂粟和鸦片,使得清国的西部种植这些东西,从而来打开商路,将鸦片引到中国最大的地方-新疆就行了,使新疆少数民族开始反抗中央政府的管辖,随后就可以被他们所掌控,用心极其的险恶,真乃无耻之徒也。
他们三国的打算就是在清国发生大规模叛乱的时候进行经济援助,最好打得越久越好,因为这样就可以拖垮清国的经济从而使它疲于奔命,最后用坚船利炮打开他的国门,迫使他投降,来让签这个条约。并且他们商定好了还付诸于行动:英国派出远征军人数达到了两千七百余人,法国派出的人数在两千三百人左右总共是五千人左右,再加上海军舰船三十三艘,海军八百人总计五千八百人的远征军打算开始赶赴中国,就等中国发生大规模叛乱了。
他们的预言仅仅准了这么一次,我们国家遇见了“五十年难得一遇的大灾”就在今年出现了,饿殍遍野,尸骨堆积成山,尤其是广西一带饥荒闹得极其严重,在国家如此危难之际,叛乱爆发了,这场十四年的动荡,正在考验着这个摇摇欲坠的古老的东方帝国。这场叛乱就是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农民起义,人数规模达到了百万人以上的起义,这就是史称的“太平天国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