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傻五皇子发配儋州
作者:香溪河 | 分类:历史 | 字数:74.3万
本书由零点看书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233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
满朝文武又是一阵窃窃私语。
“先是礼部尚书致仕,换了一个儋州书院的马玄清;然后又是增加了一个农业部,尚书是儋州太守韦孝贞。看来,皇上是要用自己人啊。”
“那是当然,一朝天子一朝臣嘛。”
“恐怕这只是个开始。”
武将中又走出一人,正是禁军统领王朗。
“皇上,末将早年随太上皇征战,旧伤未愈,这次北征引发旧伤,请求皇上给个恩典,暂时辞去禁军统领一职,待他日末将身体休养好了,再为皇上征战四方。”
群臣心中又是一惊,禁军统领,那可是大梁军队的柱石。
不过,大家很快就释然了,禁军统领掌管大梁最精锐的五万兵马,又保护京城的安危,任何一个皇上肯定都会换成自己的绝对心腹。
“王朗早年功勋卓着,统领禁军劳苦功高,又领兵击败北蛮大获全胜,实在是国之柱石,加封王朗为伯爵。”
“不过,休养可以,但也不能闲着。儋州军校现在缺一个副校长,正好你去儋州,一边休养身体,一边为大梁培养军队将领。”
“末将谢皇上隆恩!”
“儋州水师提督管豹,有灭暹罗、高丽、倭国之功,任禁军统领,儋州水师提督由副将张二牛接任”
管豹和张二牛跪拜:“末将领旨。”
这是皇上登基之后的第一次大朝会,大梁朝堂的格局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马玄清、韦孝贞、管豹已经进入朝堂,再加上兵部尚书雷洪罡,还有英国公管尚,管尚虽然现在没有具体职务,但是国公爷的身份,在朝堂说话也是有相当分量的。
大朝会结束之后,韦孝贞和马玄清随皇上来到御书房。
皇上笑道:“农业部尚书,接下来你准备怎么开展工作啊?”
韦孝贞想了想,说:“微臣愚钝,没有特别的方法,只能沿用儋州的老套路,迅速在大梁各地推广开来。”
“一是鼓励开荒,新开荒之地三年内不收赋税。二是使用新型农具和化肥。”
皇上点点头:“你是个办实事的人,能把这两项办好,迅速在大梁各地推广开来,赶上明年的春播,也是大功一件。”
韦孝贞又说:“微臣还想请求皇上几件事情,第一,农业部初创,人手不足,需要从户部和工部调相关人员过来,还需要从儋州带一些人过来,不然我这个空头尚书没法干活。”
皇上笑道:“所有人员任你调配,只是不要一下子把儋州都抽干了。”
儋州早在好几年前就实行了新型农业耕作技术,所有的官吏都懂,把儋州的那些县令和典吏调到农业部来,这些事儿就能顺利实施。
韦孝贞接着说:“第二,如果要想最快速度推广,赶上明年的春播,只有一个办法最快,但需要皇上批准。”
“你说。”
“工坊需要生产充足的化肥和小型农业机械,然后先分给农民使用,到秋收的时候再付款。”
最近几年皇上没打算打仗,所以工坊可以全力生产化肥和农机。
至于农民先赊账,到秋收再付款的事儿,也没有任何问题,工坊不差这点银子,也不用担心秋收的时候收不到账。
“这个方法好,准奏。”
他突然想到一个问题,那些世家大族的田不用交税,朝廷也不知道他们到底兼并了多少土地,如果用这种方法是不是可以把世家大族的田产查一查,为以后改革做些准备。
“这种方法不但针对普通的农民,针对大梁所有的人,都实行这种先赊账后付款的方式。”
韦孝贞一愣:“皇上,世家大族有的是银子,他们完全可以拿得出来。再说,这中间有半年多的周期,数量又极其庞大,额外增加工坊的压力。”
皇上看看周围,此时御书房中,只有韦孝贞和小凳子,他稍微压低声音说:“朕要通过这种方法,搞清楚所有的世家大族到底有多少田产,你明白吗?”
韦孝贞有些吃惊,也压低声音说:“皇上,您难道想对这些世家大族的田产动手,让他们也交税?”
皇上点点头:“迟早的事儿,也算是提前心中有数吧。”
韦孝贞本是前朝没落的世家后代,到他这一代家道败落,以前跟着太上皇在军中当个书记官,后来被太上皇选为儋州太守。
他既不是世家贵族,也不算新朝的勋贵,以后让他来做这个事儿正合适。
韦孝贞躬身一礼:“微臣明白了,一定办好这个事儿。”
皇上看看旁边垂手侍立的小凳子,说道:“小凳子,御书房里的对话,你该聋的时候要聋,该哑的时候要哑,你明白吗?”
小凳子赶紧跪倒在地:“奴才明白。奴才的职责就是伺候皇上,其它事情一概不知。”
皇上冷冷地说:“知道就好,不然什么时候脑袋掉了,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儿。”
他这话是说给小凳子听的,也是说给韦孝贞听的。
小凳子跪在那里瑟瑟发抖,韦孝贞坐在那里冷汗直流。
韦孝贞出去后,小凳子把马玄清请进来。
“臣马玄清叩见皇上。”
皇上亲自把他搀扶起来,马玄清有些受宠若惊。
“坐吧。”皇上呵呵笑道:“朕知道你不愿意出仕,但这个事儿只有你才能办好,所以就把你请来了。”
马玄清说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臣是被皇上这句话所打动,心甘情愿来为皇上效力的。”
皇上点点头:“朕希望,天下所有的读书人都以这几句话为人生准则,朕更希望,这个社会每个人都有公平进阶的机会。”
马玄清有些激动,说道:“皇后娘娘跟臣说过,皇上想推行科举,让天下每一个学子都能有机会报效朝廷。但是,皇上,请恕臣直言,推行起来困难重重。”
皇上笑笑,问:“难在哪里?”
马玄清想了想:“第一,朝堂上都是功勋贵族和世家大族,这个政策在朝堂上就很难通过。”
“第二,不管是京城还是地方,世家大族把持着所有官位,也没有这么多官位可以空缺出来,就算有空缺,也必然到不了寒门学子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