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重生之我是崇祯帝

作者:骑驴看唱本呵呵 | 分类:历史 | 字数:193.2万

第765章 南巡

书名:重生之我是崇祯帝 作者:骑驴看唱本呵呵 字数:2471 更新时间:2024-11-16 10:37:30

说起宋献策这一年,,过得并不容易,,

他任河南布政使布政使,除了军权与司法权以外,,几乎有权管河南的任何一方面,,

而他主要职责就是抓经济恢复生产,,

由于河南迟迟不设巡抚,,因此宋献策实际上又兼领着巡抚的差事,,对地方卫所的兵马也有权调动,,,

可以说是河南真正的话事人,,

而他在河南的头等大事用三个字来概括,,那就是种番薯,,,

他大力推广种植着番薯,,因此有了番薯布政使的称号。

可是万事开头难,中间更难,,到最后一切才变得简单。

福建那边因为雨水相对比较充裕,,山地面积多,因此那里的番薯种植多采用平栽法。

平栽法,即栽种时选择20厘米左右的红薯苗,同时开沟要用浅沟。要把红薯苗梢部拿出来套土,最后浇水,这样的栽种方式会大大提高成活率,并且也有适合福建山地,土地规模小的特点,而且产量也相对较高。

福建整体有大半的番薯选择这样的种植方法,,,

还有一种便是压藤法。

在福建,,人们夏薯种植时候采用这种方法的比较多。

栽苗时将去顶的红薯苗全部压在土中,仅仅把薯叶露出地表,栽好后用土压实后再浇水。可使插条腋芽早早发芽,大大提高了成活率,,而且产量更高。

可是,,这样的种植方法放在河南,却不是那么回事,,

因为河南多的是平整的土地一眼望不到头,,,而且由于这几年常年干旱,水资源非常的缺乏。

宋献策听着福建来的一些所谓专业人士的建议,采用上述方法种植,结果夏粮的产量不是很理想,,

按照这样的节奏下去,虽然可以利用一些闲置的土地,,可是依然没办法从根本上解决河南缺粮的情况,明年河南依旧需要京师的粮食,,

面对这样的情况,宋献策忧心忡忡,,他本就是河南人,,对于乡民忍饥挨饿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余下的时间他几乎天天泡在番薯地里,,甚至将衙门后院也种上了番薯,,

经过不懈努力,宋献策终于找到了适合河南省情的番薯种植方法,,

河南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只是由于这些年异常的干旱气候使得大片田亩荒芜,,小麦几乎颗粒无收。

宋献策带领农业专业人员,在红薯种植的时候,将苗中部以下的部位进行弯曲,并且压入到土壤中。

也就是让整体入土的部分呈现的形状为船型,

这样的栽种方式,可以让红薯的产量增多。

原因就在于番薯本就是旱作植物,当它的入土范围比较深,整体抗旱性也就会更高,能够更好的生长,当然就能结出更多的果实。

秋薯成熟时,当看着地头大片大片的番薯从土里被挖出来,看着各府县报上来的产量结果,宋献策激动的留下了眼泪,一年的辛劳,不仅可以给陛下一个最完美的交代,更主要的是活人无数,,

河南几年来持续的旱灾兵灾几乎摧毁了河南的经济,,

大部分河南人开始去山东、湖广逃荒,,形成了恶性循环,,,如今,这一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得到根本的解决。

"呵呵,,去年有人还说朕任命个神棍做河南布政使,丢的是天下读书人的脸面,,

在朕看来,如果能让河南灾民填饱肚子,,能够使河南恢复生产,,那么这读书人的脸面也没那么重要。"朱小峰感慨的对李洪说道。

"陛下真是英明神武啊,,看人太准了!"李洪激动的拍着彩虹屁。

朱小峰想着如今国内局势已经趋于稳定,,朝鲜那边与鞑子的对峙局面已经形成,,自己也应该腾出手来将目光转向东南了,,

两个月前范忠经海运由郑芝龙的舰队带回了贸易部近半年的收益,,有二百万两,,

这个收益比起朱小峰摆出的阵仗,朱小峰对这个收益不是太满意,,

在他的估计中,,如果贸易部没有掣肘,在一切顺利的情况下,起码一年可以给朝廷带领千万两的收益,,,

不过想着范忠面临的阻力,朱小峰还是比较认可范忠所取得的成果,

毕竟一旦局面打开,加上漕税、盐税、田税,,,内卫以及辽东贸易衙门的进项,,

自己的朱明朝廷会有大笔的收入,,完全能够满足朝廷以及自己的开支。

"李洪跟朝臣通报一下,,年底朕不会在京师过春节,两个月后朕要启程去南直隶南巡,,"朱小峰说道。

"陛下,,时间会不会来不及?随驾人员有哪些,奴婢好提前准备。"

"不,,朕会让京营五师护卫朕南下,,随行的宫女太监不超过二十人。太子监国,,有范景文、邱俞、杨嗣昌他们在内阁,,朕也放心。"

李洪一听这话傻眼了,,这也太磕碜了吧,,

自己回乡省亲,,带的伺候的奴婢也不止二十人,,

"陛下,自古帝王南巡,随行人员加上护卫都不少于两万人,,陛下这不是去南下征伐,,而是继位后首次南下巡视,伺候的奴婢一定要多带一些,排面要大一些,"李洪笑呵呵的说道。

毕竟陛下从小就是北人,在京城长大,,是否适应南边的气候还是未知数。多带一些随行人员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呵呵,,这些你不必操心,,宫里的人以及随驾的官员还是越少越好,,国内刚刚安定一些,不必因为朕这次出巡,,闹得阵仗太大,,白白浪费民力。"

"陛下圣明,奴婢这就去司礼监会同内阁定一个初步的名单。"

说起南巡

朱小峰想到了后世的康乾盛世,康熙、乾隆这俩老头,动不动南巡,,尤其是乾隆,,,南巡的阵仗排场大的不得了,,

朱小峰想着大明名义上富有四海,宫里司礼监的办事人员以及礼部堂官们,对于皇帝出巡,,那肯定主打的就是一个排面。

这股歪风邪气一定要及时刹住。

历史上那乾隆六次南巡期间,虽然名义上是学习自己的祖父康熙南下督理河务,整顿官场,

但实际上,在所谓的办公事的同时,,他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游览山水。

据资料统计,虽然南巡的人数总得规模也就两三千人,,可乾隆六次南巡仅是户部拨款就多达数千万两,加上各地疯狂取悦皇帝,,进献山珍海味,修建那各地的行宫,,间接花费估计多达数亿两。

朱小峰想着,,如果自己按这花法,,,那自己南巡回来也就可以到煤山抹脖子上吊了。

因为一般帝王南巡,都会提前一年或者两年就规定好,,

一般提前一年就要派一名内阁级别的大臣统筹出行事宜。内阁、司礼监都会派出大量人员与地方官府进行提前沟通。

详尽勘察沿途道路,修桥铺路,修葺或者建设行宫。

像朱小峰这样主打说走就走的旅行,,让李洪听着都懵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