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后宫穿进逃生游戏
作者:山那边的球 | 分类:其他 | 字数:145.2万
本书由零点看书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五百零四章 欲扬先抑
救左丞的大计划圆满告成。
夏清阳换回平常的装束,骑马来到城外十五公里外一处隐蔽的破庙里。
只见破庙之内,左丞夫妇,以及还没来得及脱下黑衣人装束的贺明华、老徐、老周几人都在。
夏清阳:“师兄,怎么样,来的路上还顺利吗,有没有碰到什么人。”
夏清阳一进来,还在惶惶中的左丞夫妇立刻就明白过味来,自己这是被友军给救了。
“顺利。我们也才刚到这里,还没给伯父伯母解释原委。”贺明华回道,“你们那边呢。”
“一切都在计划中。”
两人很快将情况对完,而后夏清阳蹲下身来,给左丞夫妇简单讲述了一下事情始末。
“……还有,这是萱娘让带给伯母的药,接下来每日煎一小包,一日喝三次。”夏清阳从怀里拿出一个药包来,交给左丞,嘱咐道,“这里还不算安全,只能暂作休息,等过一会,让我这师兄先带你们前往下一个城镇,我们过几日就到。徐兄、周兄,你们得随我快些回城里。如果你们二位与我师兄都不在,也许会有人对黑衣人的身份起疑心。”
老徐、老周:“知道了。”
下意识地应完,二人怔了一下,才发现自己竟然毫不犹豫地接受了夏清阳的安排。
这么一想,之前打定主意的种种刁难,似乎都变成了笑话。
对啊,本想着无论如何也不给夏清阳干活的,可这一次次的,都快被他安排习惯了。
唉败了败了,从一开始就败了。
都怪之前的那几个草包幕僚,害得他们也以为这个清阳居士是草包。
谁能想到,人家一路上既没什么读书人的架子,待他们每人都颇为亲和有礼。
又真能列出像样的计划,实践起来也没问题。
两相比较之下,倒显得他们跟无理取闹排挤人的小媳妇一样。
老徐和老周脱下一身黑衣,垂头丧气地先一步离开了破庙。
夏清阳见状,又向贺明华交代了几句,之后便跟上老徐二人的步伐。
“二位,等等我。”
夏清阳提着衣服下摆匆匆追上两人。
老徐尽管心里仍装着别扭,但还是停下脚步。
他也不看她,只问她还有什么吩咐。
“方才我在人群中,见识了二位出手,着实是从心里感到敬佩……”
不料夏清阳话未说完,老徐就抬抬手打断她:“行了,你不用这样向我二人示好。呃,我是说,你用不着这样。因为之前本来就是我单方面对你……态度不好。你就算对我呼来喝去有点脾气,我也不会再说什么的。只要你接下来能继续辅佐好长公主,做对大淳有益的事情就行了。”
嚯,还是个大号傲娇。
夏清阳失笑。
但她就是对付傲娇拿手。
“不,我不是有意这样说讨好二位,是真的对你们的身手感到佩服。”
老徐微微一顿:“别,刚才以一己之力扛住数人的是贺兄。我们两人的功夫,在贺兄面前根本就不够看的。”
“不是说实力。”夏清阳笑笑,“就实力而言,二位当然不如我师兄,甚至可能不如我。”
“你说什……”老徐猛地回头。
好家伙,他才刚觉得这个斗笠书生顺眼一点,结果“他”就开始这么说话了?
夏清阳一点没怵老徐和老周投来的视线,她摊开两只手以示无辜:“我与师兄师出同门,二位为何会觉得,我就没从师父那里,学到几手厉害的功夫护身呢。”
“……”
老徐、老周:好有道理,无法反驳。
“我佩服的,其实是二位能临场改变自己平时的出招习惯,以防止被人认出身份。”
夏清阳话锋一转,颇为温和地道,“这是我没有提前向二位要求的,但二位却做了。这一细节背后敏锐的战斗意识、丰富的应变经验、还有果决的判断力,都令我心生敬佩。”
越是久经沙场、训练有素的人,他出招的习惯就越固定,难以改变。
老徐老周几人的定位,是沙场老兵,是任怡麾下的几员力将,但却不是暗卫或者刺客。想必以前,他们很少像这样,亲自来做“劫囚”这种不光明磊落的事。
在此前提下,能有意识地改变出招路数,而且又没有打乱自己的阵脚,说明至少这两位手里是有真本事的,心思也非常细致。当得起她一声佩服。
夏清阳这一招欲扬先抑,突然让老徐和老周有点承受不住了。
两人都是大老粗,被这么条理清晰地砸了一箩筐夸奖,多少还是有点害臊的。
“咳,这不都是常识吗。”老徐抱着肩膀,老黑的一张脸上,隐隐约约似乎可见一点红色,“行了,你也别跟我俩这么客气了。就跟殿下一样,叫老徐老周吧。”
“不可不可,我比二位小上一些,还是叫徐哥、周哥。”
“你随便吧。”
老徐和老周心里剩下的那点别扭,这下也终于快要完全消散了。
当然了,不光是因为夏清阳一招拍在了马屁上。
还是因为,夏清阳能对他们两个做出这样的评价,就说明她平时,是对他们两人的出招习惯有所观察和了解的。
这让老徐和老周觉得自己确实被重视了。
-
夏清阳几人回到洛书城中。
临近黄昏,计划已经进入了后半截的收尾阶段。
在医馆里躺了大半天的苏权和贺明华,拖着受了惊吓的“病躯”,坚强“痊愈”,来到街上,继续负责分发米面的工作——
经过两个时辰的盘点,任怡几人“惊喜”地发现,虽然粮食的确被烧毁了许多,但剩下的部分,还是足够给西城的百姓发完白面的。
经过一场“长公主宁可自己勒裤腰带,也要兑现给百姓的诺言”的世纪大戏后,城西的居民们眼含热泪,感动地领走了属于自己的那部分米面,并开始四处宣传任怡的美名。
在夏清阳的建议下,最后的几十户人家,领走的是等价值的大米和肉——这一招,显然使粮食被毁的真实性、与任怡自掏腰包的壮烈感,都更加深刻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