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大唐好圣孙!

作者:林家龙女 | 分类:历史 | 字数:49.2万

第157章 李象:我爹终于长大了啊!(求月票

书名:大唐好圣孙! 作者:林家龙女 字数:4132 更新时间:2024-11-16 11:41:26

果然如李佑所说的那样,崔氏叔侄就在这齐王府之内。

看到李世民后,崔挺之依旧是那副云清风淡的样子,似乎根本没有为自己而哀悼。

崔鉴虽说很年轻,但是那一根儿风骨也挺硬的,至少头皮也不痒,也没嚷嚷水太凉。

“坐吧。”李世民冲着身后的人摆摆手,示意屋里别围着那么多人。

一是聊天的内容不能透露出去,二则是因为人太多也闷得慌。

“我还以为你要说什么‘见朕为何不跪’呢。”崔挺之有些意外地说道。

“跪又如何,不跪又如何?”李世民大马金刀地坐在椅子上,“你不也没说什么‘成王败寇’吗?”

崔挺之稍稍颔首,一旁的侄儿崔鉴脸上那副“英勇就义”的神情也退去不少。

“事已至此,也没什么好说的了。”崔挺之正襟危坐道:“此皆我个人所为,与我亲族无关。”

李象乐了,他震惊于崔挺之的不要脸:“你勾结外族,试图让我中原大地再受蛮夷荼毒的时候,怎么没想到自己的亲族呢?”

崔挺之面色如常地说道:“我闻以孝治天下者,不绝人之亲;仁施四海者,不乏人之祀。”

这话也的确没毛病,他就是吃准了李世民要脸,不是杨广那种二百五。

按照唐律疏议规定,诸谋反及大逆者,皆斩。父子年十六以上皆绞,十五以下及母女、妻妾、祖孙、兄弟、姊妹,若部曲、资财、田宅并没官;男夫年八十及笃疾,妇人年六十及废疾者并免。

也就是说,家中十五岁以下的男子会被免除死刑,以保存家族的血脉;八十以上或者病重的人也会免于处罚。

至于说夷三族或者诛九族,这话说说也就得了。

爽文中的情节不必当真,夷三族从秦汉以后就越来越少,而有史记载的诛九族也就杨广干了出来,还把自己的声望散得一干二净。

至于说朱棣诛方孝孺十族这事儿听听就好,祝枝山造了个谣结果后世都闹麻了,人家在天启二年,还有个十世孙方忠奕入京参加贡生考试呢。

“你放心,朕不是杨广,不会做出那等残暴的事情。”

李世民的话语,让崔挺之的神色也缓和下来。

然而老李真正的杀招,还在后面。

“朕年初下的诏令,你应该有所耳闻吧?”

“可是科举改制诏令?”崔挺之问道。

他当然知道李世民将要按照地域划分科举取仕人数的事儿,这可是在掘士族的根基。

李世民颔首道:“朕打算将天下重新划分为六个考区,按照考区划分科举取仕人数,朕拟将范阳、清河、太原、赵郡、荥阳、博陵共同划分在一个考区之内。”

“你!”崔挺之勃然色变:“陛下如此干纲独断,难道不怕天下人非议吗!”

“天下人?”李世民笑了:“你是想说你山东士族吧。”

崔挺之冷哼一声,没有说话。

“朕当然知道伱们不会接受。”

李世民略有些轻蔑地看着崔挺之:“若不是你参与到齐王谋逆一事,朕还真是很难找到这么合理的借口啊。”

“现如今也轮不到你们反对,你们是接受,也得接受,不接受,也得接受。”

老李的话如同洪钟大吕一般,震慑着崔挺之的内心。

“带下去吧,先关押起来,待到秋后问斩。”李世民摆摆手,决定了崔氏叔侄的命运。

左右立刻上前,如同拖死狗一般,将崔氏叔侄给拖了下去。

株连的确没有必要,毕竟博陵崔氏第二房还有老李要用的人,比如崔敦礼。

经过李佑竹筒倒豆子一般的吐露,参与造反的,也不只是有崔氏,崔氏只是挑头,其中太原王氏、赵郡李氏、清河崔氏都有人参与。

再者说,与其把崔挺之参与齐王谋逆这件事扩大化,莫不如以此为筹码,倒逼山东士族全盘接受科举改制的法令。

更何况这世界上并不是只有山东士族这五姓七望的世家门阀,还有许多门阀存在,比如河东裴氏,河东薛氏,京兆韦氏,弘农杨氏等等。

世家门阀之间,也不是铁板一块。

莫不如让其他的世家门阀更加敌对山东士族,而山东士族内部则敌对博陵崔氏。

只诛首恶就是了,这样收到的效果还会比较好。

平叛之后,自然是要安抚人心。

前几日齐州城当中,李佑为了反叛,征发了齐州全部十五岁以上的青壮,就为了抵抗朝廷大军。

本来以为朝廷天兵一到,齐王殊死抵抗,齐州在天兵怒火之下化为齑粉,他们也要遭殃。

万万没想到,神文圣武的皇帝陛下竟然单骑破了齐州,不靠别的,仅仅是依靠他个人的威望。

齐州百姓纷纷走上街头,庆祝着胜利。

街头小巷的小道消息也是越传越离谱,到了最后已经成了皇帝化出丈二金身,一拳将阴弘智打得粉身碎骨。

“阿翁当真是受百姓爱戴啊。”李象感慨地说道。

李世民双目奕奕有神地看着下方的百姓,开始教育李象。

“你可知道,君为舟,民为水,水能载舟……”

说到这里,李世民便看向李象,引导着他继续往下说。

李象头也没抬,指着不远处的彩舟说道:“亦可赛艇?”

李世民伸手就打在李象的后脑勺,这孙子……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他怒气冲冲地说道。

“阿翁说的对。”李象揉着后脑勺,冲着李世民伸出大拇指。

没办法,他还只是一个十三岁……虚岁十五的孩子,根本没法反抗老李那爱的教育。

在将齐州安抚完毕后,李世民又带着阴弘智和李佑等人,回到了洛阳。

回到洛阳的第一件事,就是宣判了阴弘智等人的死刑。

随后他又召集李承干、李泰和李治三兄弟,以及李象,四人不知道李世民招呼他们做什么,都站在一旁大眼瞪小眼。

“你说阿耶叫咱们来做什么?”李承干捅捅李泰问道。

李泰被捅到了肋骨上的痒痒肉,笑哈哈地缩了两下后说道:“不知道,也许是为了李佑那件事吧?”

“稚奴,你觉得呢?”李承干又问李治。

“不知道。”李治十分老实地回答。“象儿,你怎么看?”李承干再问。

李象心想我又不叫元芳……

“谁知道老头子想干什么?”他摊摊手。

然而说完之后,却发现一个爹两个叔用看勇士的目光看着他。

“你们这是什么眼神?”李象愣了,干啥呢这是?

忽然他感觉背后一凉,颤抖着回头看去,正好对上了李世民那张怒气冲冲的老帅脸。

“你背后就是这么叫朕的?”老李凉凉地问道。

“这不是对阿翁表示亲昵嘛。”李象脑子里飞速地在想对策,到底应该怎么搪塞过去。

李世民哼了一声道:“就是这么亲昵的?那你说说,‘老头子’三字作何解释?”

本来以为李象会哑口无言,谁曾想李象十分从容地拱拱手道:“万寿无疆,是为老;顶天立地。是为头;皇帝又称天之子,故而孙儿简称为‘老头子’。”

听了这话,李世民笑着伸手虚点李象。

“你啊,总是能给我出些新花样。”

说着,他走向御案之后。

李承干三兄弟偷偷地冲着李象比了一个大拇指,李象回了他们仨一个得意的笑。

“这次叫你们三个来,是让你们商讨一番,应当如何处置李佑。”李世民看向他们三人。

李象在边上撇撇嘴,看来阿翁是没把他计算在内。

李承干看看李泰,又看看李治,不知道老头子打的是什么主意。

这种事儿,还用得着问他们吗?直接下令砍了不就完了?

但是李承干忽然间就在脑子里大聪明了起来……

不对,虽然按照法度,李佑这种情况是应当处死的,但是老头子现在忽然这么问,那么就说明……他可能不想处死李佑?

老头子明显是个要脸的人,他肯定是拉不下脸来说“我儿子谋反了,朕不想处死他”,所以就想让我们这些当兄弟的出面求情。

越想,李承干越觉得合乎常理。

再抬起头,看到了老头子那“希冀”的双眼,李承干越来越觉得自己想的很对。

“回阿耶……”

李承干组织了一下语言,开始验证他的所思所想。

“李佑虽然谋反,但毕竟未曾造成太过严重的后果,将损失也控制在了一定的范围之内,所以我以为,废为庶人,圈禁起来便可。”

李世民眼前一亮:“你真是这样认为的?”

李承干看到李世民的表情,心想这下可算是赌对了。

果然呐,果然!

还不是想借我们之口,说出你想留李佑一命?

李承干继续说道:“李佑毕竟是我的手足兄弟,在一起生活多年,也算有些感情。若是处死他,我也于心不忍。”

听到这话,李象脑子都要炸了。

不是急的,是喜的。

卧槽,我爹啊,我活爹啊!你可真是长大了!

咱俩之前也没对答案啊,你到底是怎么知道应该怎么做的?

似乎是感受到了李象老父亲一样的目光,李承干回过头恶狠狠地瞪了一眼李象。

“那青雀呢,你怎么看?”李世民又转向李泰。

李泰瞅瞅李世民,他倒是有不太一样的理解。

“回阿耶,我觉得这件事可大可小。”李泰想了一下说道:“但我认为大哥说的对,毕竟李佑也是我们的兄弟,他如此利令智昏,也是受到奸人蒙蔽罢了。”

李世民点点头,又看向李治。

“稚奴呢?”

“我听大哥的。”李治十分听话地说道,见风使舵这一块儿他属实是拿捏了。

“你们能有如此爱护兄弟之义,朕心甚慰。”李世民笑着颔首,对三兄弟充满了肯定。

只是说罢之后,面色一沉。

“但朕要告诉你们,有的时候,却是坚决不能够手软!”

“李佑固然是我的亲儿子,但朕就是要借这个机会向天下人表明,就算是朕的亲儿子造反,朕也坚决不会心慈手软!”

“阿耶英明!”三兄弟当即便拱手道。

李象在一旁悄悄地撇撇嘴,历史上他爹李承干谋反的时候,李世民可不是这么干的,甚至还不惜拉下颜面,几次三番地暗示朝臣,就差明示要保住李承干一条命了。

最后还是还是通事舍人来济站了出来,说:“陛下上不失作慈父,下得尽天年,即为善矣。”

借着这句话,李世民便将李承干废为庶人,流放黔州,总算是保住了爱子的一条性命。

而把握住这个机会的来济一下就成了风口上的猪,也因为此事得到老李的看重,官职不断得到升迁,不久就考功员外郎,次年便升迁中书舍人,与令狐德棻等人共同撰写《晋书》。

从这儿就能看出,老头子多少是有些双标在里面的。

李世民低头瞅了一眼李承干,又瞅瞅李泰和李治,高声说道:“这一次提前发掘李佑谋反,象儿功劳甚大,你们仨以为,应当如何奖赏?”

“这是孙儿应当做的,怎么能要奖赏呢?”李象挠挠后脑勺,笑嘻嘻地说道。

“有功当赏,有过则罚。”李世民用八个字塞住了李象的嘴。

李承干瞅瞅好大儿,又瞅瞅李世民,觉得这话不应该他来说,于是便低下头去,装作没事儿人一样。

看到大哥不说话,李泰身为老二,当然要站出来说:“不如……给象儿的王爵往上提一提?”

“二哥说的对!”李治在边上应和道:“不如就封为秦王吧!”

李象看着幺叔李治,心想说王不说他,文明你我他。

“胡闹。”李世民瞪了李治一眼,秦王也是随便封的吗?

在大唐,至少是贞观年间,李世民用过的封号,是不可能给出去的,就算是再喜欢这个孙子,也是决计不能的。

至于说亲王爵位,李世民倒是想过,但是很快就给否了。

亲王嘛,提了也没必要。

就在李世民琢磨的时候,李象忽然发话了。

“回阿翁,孙儿倒是有个不太成熟的想法。”